首页» 新闻资讯» 专家论点

朱立志:发展中医农业 促进农业供给侧生态转型

来源 :朱立志 作者: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7-11-10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高度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农业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要。可以看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生态转型,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地环境质量、优化农田生态功能。“中医农业”是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高新技术的集成创新,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中医农业”必将有利于促进农业供给侧生态转型。

  农业是与动物、植物以及诸多其他生物打交道的生态产业。所谓“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达到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医农业”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人们健康发展的需要。可以看出,“中医农业”能够突破常规农业的瓶颈,是农业供给侧生态转型的特效途径之一,能有效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

  “中医农业”的运作机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或提取物保护动植物生长,二是利用生物元素及天然矿物营养元素的组合搭配调理动植物生长,三是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之间的相生相克机理优化动植物生长。

  二、“中医农业”的技术体系

  “中医农业”技术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基于中草药配伍原理利用生物源物质和天然矿物源物质制成农药及兽药、饲料及肥料或者相关的天然调理剂和添加剂应用于种养业。

  目前,这方面已经研制成功的产品有中医农兽药、中医饲料添加剂、矿植物肥素、矿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矿植物土壤处理剂等,广泛应用于水果、茶叶、水稻、瓜果和蔬菜等种植业和养羊、养牛、养猪、养鸡、养鱼等养殖业。

  例如,植物保护液既可以提供作物营养,又可以防控病虫害,是由多种中草药依据中医“君、臣、佐、使”的配伍原理萃取而成的一种多效保护液。其有效成分为全新的生物活体,可以使作物恢复到健康生长状态,减少有害生物对作物的侵害,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力和调节作物健康生长的作用,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产品安全、高效、可靠、环保,与常规杀虫剂无交互抗性,连续使用不会产生抗性,不破坏生态环境。

  特别在种植有机蔬菜方面,“中医农业”克服了一般有机农业不能抵御病虫害、不能高产的瓶颈,集成创新了有机蔬菜生产模式:一是增加富含各种中微量元素的矿物质,调理土壤物理性能,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既可以治理土壤重金属和其他污染,又可以促进作物次生代谢以产生化感物质增加植物抗逆性、抗病性和产品的营养水平及口感。二是充分发挥有机碳对作物高产的重要作用,注重来自于农业有机剩余物的大量碳素有机肥投入;三是投放微生物复合菌群,既通过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机氮为作物提供氮素,又可以通过其中的固氮菌有效保证作物对氮的大量需求。通过这种有机栽培模式,不仅不会发生重茬病等设施农业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而且实现了稳定的高产出。例如在西红柿大棚里,茄科作物非常普遍的早疫病、晚疫病、枯萎病、蓟马也没有发现,而且能够剪枝再生。

  (二)基于中医健康循环理论集成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模式

  例如“动植物生态链环硒转化技术集合”,由多项互为关联的以硒为中心、面向营养强化的生物技术构成,包括营养源配方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昆虫繁育转化技术等。该技术以“全域营养源”为原料,经过多重生物转化过程,借助多种生物体自身纯天然的生物降解、合成、富集和沉积作用等,转化形成以多种有机产品为营养载体、以蛋白硒为中心的综合营养素体系。

  再如,应用新型高效活性生物技术生产无激素、无抗生素、无骨粉和无鱼粉的生物饲料进行畜禽养殖,不仅能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避免浪费、降低成本、提供高品质健康安全畜禽产品,而且能够为粮食、蔬菜、果木提供优质生物有机肥进行种植的无废物、无废水、无废气和无恶臭的农业良性循环养殖种植模式。该模式通过新型生物技术对畜禽饲粮进行深加工,为畜禽提供优质饲粮,从而饲养出美味、健康的畜禽产品;同时,产生出几无蛔虫卵与大肠杆菌的无明显恶臭的畜禽粪便,晾干或烘干即成为优质生物有机肥,这种生物有机肥可直接用于粮食、蔬菜、果木、花草等,不烧根、少生虫,因而无需施用农药,或将化肥使用量减少到最低,达到生产出无药残、健康的粮食、蔬菜与果品,转过来又为畜禽提供健康的饲粮。同时,通过农业废弃物秸秆膨化发酵饲料的配合喂养,和秸秆膨化发酵肥料的农田施用,即可实现秸秆还田不焚烧、还可不断养肥土壤。这种模式可以形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种养良性循环高效模式。

  (三)基于中医相生相克机理利用生物群落之间交互作用提升农业系统功能。

  当前,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是造成农田病虫害和土壤养分失衡的主要原因。通过带状种植,既不影响机械化操作,又可以实现农田生物多样化并提升农业系统功能,从而达到减轻病虫害、自然培肥土壤的目的。另外,通过立体种植,可以在同一块田地上实现收益的多倍化。目前,我们“中医农业”基地在这方面有成熟的模式,并在全国多地推广,无论在东部还是西部、东北还是东南、西北还是西南,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在安徽黄山“中医农业”基地的茶园里,采用乔灌草立体种植,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驱虫、杀虫、引虫、吃虫;茶园种植的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抑制杂草生长,无需使用除草剂;利用茶叶的吸附性和喜欢适度遮阴特点,种植花香、草香、果香植物为茶叶增香,又可以为茶树适度遮阴,为茶树创造一个适宜的健康的生态环境。在云南稻米产区,在田埂上种植特定的花草可以在不用农药的情况下保持水稻不发生病虫害,达到优质高产。

  三、“中医农业”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农业供给侧生态转型

  十九大报告认为,要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把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作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中医农业”在这方面可以大显身手,通过以优质、安全、绿色为导向,促进质量兴农;可以为农业经营主体创造申请“三品一标”认证的关键条件,从而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保护;可以带动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可以避免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杜绝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

  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我们要大力开发和应用药食同源食品,并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究,挖掘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食品,这些都离不开“中医农业”的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中医农业”除了能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外,还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提供功能性农产品,二是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安全。这两方面的作用在全国各地“中医农业”的实践中都得到了验证,例如通过中医农业技术生产出来的水果、茶叶、水稻、瓜果和蔬菜以及畜禽产品在保健功能方面已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至于中药材质量安全方面,“中医农业”能避免化肥农药对中草药的污染,可以明显提高中药材的药性,还原道地本味,如果再加上与多倍体科技的结合,还可以使得中草药药性成倍增加。从某个角度来讲,用化肥农药生产出来的中草药已经给我国的中医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换句话说,用“中医农业”方式生产出来的中草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国传统的中医宝藏重放光彩。

  十九大报告高度强调绿色发展,可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通过“中医农业”这一农业生态转型的有效途径,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用新型肥料和农兽要替代化学肥料和农药,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同时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大力推行“中医农业”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加快畜禽粪便、秸秆和其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就像人一样,循环系统如果出现了阻塞,人就不会健康。同样,“中医农业”的关键之一是生态循环,这个循环系统如果不能畅通,农业也不可能健康可持续发展。所有地方都在有鼻子有眼地做农业,但这个像人一样有鼻子有眼的农业是否健康,不能看外表有多现代化和高大上,更要看它的循环系统是否有问题,例如,秸秆是否循环利用了,畜禽粪便是否循环利用了。如果做好了生态循环农业的文章,农业的循环系统健全了,农业就会健康发展。特别要强调的是,就像人体的根本部位不能有毛病一样,农业的根本部位也不能有毛病。早在三个多世纪前,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就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农业的根本部位就是土地。搞好了生态循环农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就会不断提高,土壤的理化性状也会越来越好,被化肥农药破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就会逐渐恢复,作物根部的养分循环就会畅通,耕地的质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这样好的土地上,农业必然会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可以看出,“中医农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生态转型的特效途径,可以更好地实现十九大报告倡导的“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中医农业”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在传承传统农业科学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高新科技,进行传统科技与现代科技的集成创新和跨界融合。目前,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已领先我们一步,尤其在植物性农药方面。我们一定要赶超发达国家,加快步伐发展“中医农业”,逐步摆脱化学农业的困境,大幅度提高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有效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全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让人们真正得到放心的食物供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