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2%。农业科技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12年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2012年一号文件重点强化“三大支撑”,重点突出科技兴农,指出了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我国农业发展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建设,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选择符合中国特色、低成本、高效益、高辐射、带动面广的技术路径,在推进现代科技与我国农业经济结合进程中,我们要努力保持和发扬我国的生态农作制、再生能源、有机肥料等传统农业的精华。探索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逐步建立“一业为主、多业互促、多级利用、良性循环”的生态经营模式,进一步的使生态经营模式在技术上同转基因工程、良种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生物技术相结合,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工程设施相结合,在管理上同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快推进“生态农作制+生物工程(良种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农业工程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业技术改造模式的试验和示范,以此来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地发展。
一、提高农作物产量,生物育种勇当先
一号文件的“科技兴农,良种先行”,体现了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在生物育种上有突破,加强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抓好生物技术特别是优良品种培育,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点,抢占未来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要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和良种技术培育的生物工程重大专项,促进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着力突破良种良法配套重大关键技术、使我国农业的生态经营模式在技术上与遗传工程、良种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生物技术相结合,提升种业高新技术创新水平。鼓励引进国际优良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制种技术和农作物种业物质装备制造技术,加大农业生物基因资源的引进,强化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研究。加大动植物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培育一批适合中国种养的优良品种,加强农产品优势区域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加快种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区的实验和示范。
二、保障农产品供给,设施农业寻突破
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民钱袋子。要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水产示范场的创建,加强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把创新目标从提高土地产出率为主导,转向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并重,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进程。要把适合当地生态类型、投入成本低、技术成熟、高效益的技术在当地农村和农民之间进行辐射和推广,重点要突破农机农艺融合重大关键技术,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试点,努力使农业生态经营模式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相结合,加快设施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于推广。
三、夯实农业的基础,农业机械化创新高
传统农业耕作虽然有效率,但是产出较低,难以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使劳动过程机械化。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要用现代物质装备条件改造农业,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和推广上的突破,有助于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突破节本增效关键技术、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对节水灌溉、精量播种、测土施肥、保护性耕作等先进适宜技术在农业科技园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示范,要加大农机具补贴力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大户、专业户、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深化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相结合,设施农业工程与农业机械化相结合,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发挥现代机械装备改造传统人工分散经营、耕作,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四、科技兴农和富农,信息技术促发展
随着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在全国的迅猛发展,突破农业信息技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控制、市场流通的信息服务水平,全面实现生产经营信息化,将使得农民获得更多的实惠。利用农业推广信息网络服务作为提高推广效率的重要手段,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成果,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支持县(市)和农村社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现代农业物流和经营信息平台、城乡统筹信息平台,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建立农产品流通网络,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物联网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现代流通方式,重点支持交易场所、电子结算、信息处理、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进一步加大农产品信息追溯体系的创建和推广,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产品展销活动,进一步发展农产品会展经济,培育具有全国性和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展会品牌。
五、构建各种推广平台,加快科技推广应用
充分调动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民营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国家扶持与市场引导机制相结合、公益性服务与市场性经营相结合、主体多元化、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运作市场化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方式,充分发挥多元技术推广主体的积极性,政府为多元技术推广主体提供各种方便的推广平台,包括科技市场、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基地以及专家大院和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做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结合,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结合,为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蒋和平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