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专家论点

秦富:六大政策支持粮食“七连增”

来源 :系统管理员 作者: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1-07-15


    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312亿斤,增长2.9%,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向国内外彰显了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国家的基础实力。
    “粮食实现‘七连增’,离不开六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 2011年7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研究员在第三届中国农村经济论坛发表演讲时分析了粮食“七连增”的关键因素。他指出,六大政策因素共同促进了粮食的“七连增”,按贡献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支持政策、科技进步、粮食提价、抗灾能力、深化改革和上下合力。
    在农业支持政策方面,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八个“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强化粮食安全,粮食四补贴由2004年(三补贴)145.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44.9亿元,大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在农业科技进步方面,开展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科技入户工程等,集成推广了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4380个粮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656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20多公斤。2010年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52%,科技已经成为粮食增产的决定性力量。
    在抗灾能力建设方面,有效灌溉面积由2004年的5447.8万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6037.8万公顷,7年净增590万公顷;受灾和成灾面积也分别减少32万公顷和224万公顷;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比率下降5.6个百分点。
    在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方面,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2008年以来实行粮食收储政策,国家分批次在玉米、粳稻、大豆、菜籽主产区下达临时存储粮收购任务,数量之大历史少见。
    在粮价提升方面,为了避免出现谷贱伤农和粮价大幅波动,2004年制定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6年开始将小麦纳入到最低收购价范围中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粗略估计表明,2004-2010年间,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26.9%、28.4%、32.7%;2006-2010年间,白小麦、红麦和混合麦分别提高21.6%、21.3%,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在上下合力抓粮方面,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发展,各地区各部门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形成了支持粮食生产的强大合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