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观察65期:学者进村:产业兴旺的关键制约与现实路径

来源 :乡村振兴学院办公室   作者:周向阳   发布时间: 2025-09-29
【字体:

9月15日,第65期“农经观察”会商会在北京召开。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陈晓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农业农村部原总经济师魏百刚等出席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主持会议。

会议以“学者进村:产业兴旺的关键制约与现实路径”为主题开展会商,3位专家分别基于对江苏、云南、陕西的调研,以“乡村产业用地保障困境与对策建议”“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开发现状、问题与对策”和“乡村产业规模化经营现状、问题与对策”为题作了报告。来自以上3省的基层代表分享了他们所在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现存问题,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建议。6位参会专家领导依次进行点评交流。


会商认为,作为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抓手,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审批周期长、土地审批流程存在障碍,致使产业用地供给不足等问题突出;经营理念和传统重视生产的发展模式制约了产业链条拓展,灌溉成本、地块细碎、气候变化等束缚规模化经营水平提升,亟待加快破除影响产业兴旺的不利因素。

会商建议,围绕产业兴旺目标,要聚焦农民就业问题,进一步探索就地就近就业的实现路径,形成具有创新性与指导性的新观点。围绕调研工作:在调研方法上,要优化学习交流方式,通过更全面且深入的互动,精准掌握农民对过上好日子的所思、所盼、所想,厚植农业情怀;在科研导向上,要充分认识大国小农的国情,以务实举措破解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成果总结上,要积极学习基层同志的改革创新做法和精神,提炼出可复制的基层工作范式,讲好中国故事。

为扎实推进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工作落地见效,2025年7月至8月,农经所组织开展了农业农村蹲点大调研工作,重点围绕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基层创新实践,调研覆盖新疆、湖南、江苏等9个省(自治区)近20个县(市)40余个行政村,通过入村入户、实地走访、座谈访谈等多种方式开展实地考察。为此,“农经观察”会商会策划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期专题,对调研成果进一步探究与推广。

本期农经观察由乡村振兴学院等主办,农经所承办。农民日报社、营养所、信息所等相关单位等60余位代表参加会商。本次会议在网络上进行了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