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来源 :系统管理员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12-18
【字体:

    吴敬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作为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秘书长,他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产业经济和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工作。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吴敬学研究员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同时要发挥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壮大优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这些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如何充分发挥人才主力军作用,才能把发展现代农业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吴敬学说。
    吴敬学在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状况时指出,据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报告》统计,全国农村所拥有的农民科技人才的数量,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0.64%。从农业科研人才来看,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每万名农业人口就有40多名农业科技人才,而我国仅有6名。这种状况不仅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也与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很不相称。
    对于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特点,吴敬学研究员认为,我国的农业科技人才不但极为短缺,而且队伍很不稳定。农业科技人才总量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其他非农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增长的同时,农业科技人才却在不断下降,这主要是从事农业科技活动人员的待遇较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分流等原因导致了相当数量的农业科技人才流出了农业领域。另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和分布也不尽合理。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中,学习传统农学、农艺的较多,而学习新兴学科的较少。此外,熟悉WTO知识、农业知识产权以及各国农业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人才更是奇缺。从人才配置看,绝大多数的农业科技人才集中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而在基层从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人才奇缺。从人才分布看,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业科技人才资源不但偏少,而且质量偏低。最后,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如单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传统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特别是在国家层面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数量偏少。不少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技术和思维方式明显老化,对一些新兴的农业科技知之不多,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在回答如何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时,吴敬学研究员提出了自己的四个观点:第一,要优化环境,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要从待遇上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增加农业投入和农业事业经费,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向基层流动,确保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第二,要科学管理,合理配置我国农业科技人才资源。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管理,制订规划,实现农业科技人才资源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协调,达到农业科技人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第三,要优化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才的才能。加强部门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做好一个部门的工作,选准用好人才是一个关键环节。农业部门要强化公平竞争机制。要在农业科技部门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逐级聘任的体制,鼓励技术水平一流、又有领导和组织才能的人才,培育出一批专家式的管理者、学者式的经营者。第四,既要重视盘活现有科技人才,又要重视培养后备人才,不断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农业科技人才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充分发挥高等农业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的主力军作用,提高培养造就人才的质和量,加强学科建设,使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更加贴近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另外要对在职的农业科技人才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岗位培训。建立科技人员后备人才库,努力形成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