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第58期“农经观察”会商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农业农村部原总经济师、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会长魏百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主持会议。
会商以“粮价理论研究:粮价合理水平分析及理论构建”为主题。3位专家分别以“合理价格理论构建”“宏观视角的粮食价格形成”和“农业政策与粮食市场波动:观察与思考”为题作了学术报告。来自河南、吉林、山东的4位基层代表反映了各自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7位参会领导专家依次进行点评、交流。
会商认为,要继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根据国情确定合理的粮价水平和政策目标。在连续增产的情况下依然要重视粮食生产,做到粮价下降不伤害种粮农民利益,粮价上涨不伤害消费者利益,规模化生产不损害小农户利益,鼓励粮食生产不能影响地方政府积极性。引导粮食产业降本增效,建立健全价格监测体系,制定全面、细致的粮食政策框架以及灵活合理的联动机制,以有效应对市场波动,保障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
会商建议,应继续从5个不同的视角,研究影响粮食价格的5对关系。从三次分配的视角,研究粮价与粮食产业的关系;从均衡分配的视角,研究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从比较效益均衡理论的视角,研究种粮农民和政府的关系;从国际贸易地位的视角,研究价格与补贴的关系;从农业支持保护的视角,研究工农、城乡互惠互补的关系。
农业农村部相关单位、农民日报社、院机关及相关院属单位等30余名专家参加会商。本次会议在网络上同步进行了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