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29日,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20年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眉山成功召开。全国政协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陈晓华主持开幕式,四川省委常委曲木史哈、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一级巡视员赵鲲、眉山市市长胡元坤致开幕词,中共眉山市委书记慕新海,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农经所所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袁龙江出席开幕式。
会议围绕“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展望‘十四五’新愿景”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研究员认为,多样化、混合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经营形态在中国农村将长期存在,要鼓励农民自主选择各种类型的合作和联合,将能人治村与民主参与、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与制衡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研究员认为,目前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保障水平上均存在明显差距,应尽可能在城乡实行相同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扩大集体产权结构开放性,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中国农业大学樊胜根教授认为,中国农食系统成绩显著,但促进食物生产增长仍面临长期制约;新冠肺炎加剧了全球贫困及营养安全问题,小农、农村移民及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影响,未来农食系统必须转型重塑,实现地球健康和人类健康双赢。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宋洪远研究员认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既是战略之间的内在要求也是战略选择,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来实现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认为,我国农业发展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乡村振兴也面临新的形势,“十四五”农业农村领域应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乡村建设行动、脱贫攻坚成果的拓展巩固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等新任务,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采取新举措。农经所李先德研究员认为,疫情给世界粮食安全和贸易带来许多挑战,我国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也面临反全球化力量盛行、国内农业政策空间受限、经贸摩擦影响等新情况和挑战,为更好应对挑战我国农业贸易战略要有新角度,市场调控要有新手段,对外开放要有新格局,贸易网络要有新布局。
为了进一步增强研讨会学术氛围,为年轻学者提供学术交流机会,会议还集中围绕“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专题,采取“专题报告+专家点评”的形式进行了专场报告和讨论。
本届学术研讨会共收到投稿论文160余篇,其中15篇论文进入研讨会宣讲。会议还增设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评选及颁奖环节,经过学会初评、专家复评及评审专家组会评等评选程序,共评出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20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8篇。
颁奖及闭幕式由袁龙江所长主持,陈晓华会长为优秀论文作者代表颁发证书并进行了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研讨会围绕农经领域当前重大学术理论问题和重要的现实工作问题进行了广视野、多角度、多层次的交流,成果丰硕、讨论热烈,多种形式的研讨和交流密切了与会代表之间的相互联系,为我国农经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机会,丰富了研究思路,对促进农业经济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强调,学会和广大会员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突出面向“三农”主战场,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心任务,突出学会特色、发挥专家优势,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推动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次大会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和眉山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农业企业和有关部门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