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专家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光明网   作者:张永勋   发布时间: 2023-02-17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目标,并指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通过“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乡村地区已由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产主义时代进入追求高质量的产业融合发展阶段,市场对乡村功能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对基于乡村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等多种产品也有着强劲的需求。采用互联网、数字技术等现代技术,挖掘农业和乡村多元价值,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乡村产业换档升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国情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的要求。我国人多地少,耕地人均仅1.35亩,户均仅7亩多一点。山地多、平原少,全国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其中一级耕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1.33%,且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水田少、旱地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农业发展受自然资源质与量的严重制约。小农经营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2018年我国经营规模在10亩以下的农户占到全国农户总量的85.3%,较1996年反而增加了近10%,全部走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和规模化农业生产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不符合我国国情。同时,因以小农生产经营为主,我国农业生产投入的劳动成本高,受国际市场竞争影响和国内必须保障全民基本生活水平这一政治任务,普通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水稻、小麦、玉米三种主粮的成本利润率持续下降,2016年开始降为负数(-7.34%)。因此,单依靠农业生产不仅难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还严重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动摇我国粮食安全的根基。

城市化推进和收入增长对乡村和农业多功能产品需求增加。2020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的300个区域公用品牌在电商平台上成交单数,较2018年增长约25%,品牌农产品消费人数达到4200万人,较2018年增幅超过30%。以网购为最主要方式的“80后”消费者是品牌农产品的消费主力,“00后”消费主体占比快速增长。这意味随着“00后”经济的独立,互将进一步增加。以乡村生态环境、农业景观、乡村生活和农耕文化等为主要吸引物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显示,2019年我国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约32亿人次,较2015年的22亿人次增长超45%。以传统农业技艺和乡土艺术为主要内容的“非遗”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数据显示,2019上亿用户在淘宝天猫购买非遗商品,年成交规模近30亿,2/3消费者是80、90后,以京剧、越剧、观音传说、茶艺、雕刻等类型为主。2022年“非遗购物节”前后,150余个地级市举办相关活动,非遗产品销售额超过20亿元。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正快速兴起,产业质量效益日益突显

随着市场需求旺盛,资金、人才不断流入乡村,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得到快速发展。从原来的“三品一标”认证为农产品贴上“生态”“特色”的标签,到大力挖掘乡村农耕文化,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例如,通过申报中国传统村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内为国家水利遗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涉及农业和乡村的古建筑、水利设施、民间艺术、民族文化、传统工艺等,全面开发利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元素,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乡村的“品位”和不断延伸乡村产业链。从对农产品和乡村元素的品牌化“直销”,到不断创新研发,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加工、与数字化技术结合开发农业生产过程的线上线下体验、打造主题化旅游、开发乡村文化创意产品等形式延伸产业链,再带动电商、物流、信息服务、零售等乡村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换档。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有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在地就业和增收。一是数字商务和互联网产业在乡村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业态的兴起,由传统的“农业+深加工”发展到“农业+信息产业”“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教育”“农业+康养”“农业+预制菜”等系列新型的复合产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二是促进了乡村就业和农民增收,2020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的300个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产品销售额到42亿元,较2018年增长近20%;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2019年营业收入达8500亿元,直接带动吸纳就业人数1200万,带动受益农户800多万户,较2015的营业收入翻了近一倍,直接带动和吸纳劳动力就业增加50%,带动受益农民户数增长了45%。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着力点

做强龙头企业。新产业新业态属前沿产业,其依赖的特色乡村和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做好科学发展规划、市场研究、功能价值评估、开发利用方式选择,一旦进行产业化运行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高效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性产品开发、科技性生产手段、现代化营销模式、协调各方利益和准确把握市场动态。这些关系到乡村产业发展成败的工作,均需要资金雄厚、创新和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撑带动。

补齐产业链条。乡村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一系列的配套产业的支撑。以生态农产品产业为例,既需要生态农业种植、生态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供给等第一产业配套,也需要交通运输、物流业、电商、批发零售、广告、互联网信息产业、包装设计与生产、技术研发、专业人才培养机构等第三产业的配套。同样,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多种类型产业配套,才能有序地运转。

树立特色品牌。品牌是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根本途径,也是传递产品质量和信誉的主要手段。努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区域公共品牌、乡村旅游品牌、乡土文化品牌,可以提高一个乡村地区的产品辨识度、品质认可度、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提高产品价格,促进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