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一号文件解读丨加快建立粮食和大食物统计监测体系 夯实现代农业“数字底座”

来源 :新华网   作者:李楠   发布时间: 2025-03-05
【字体: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加快建立粮食和大食物统计监测体系”,将其作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任务。对此,新华网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广成、副研究员励汀郁进行深入解读,探讨这一体系的现实需求、重要性及具体举措。

专家表示,随着大食物观的提出,食物来源正在从传统的耕地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全域资源拓展。然而,当前我国对森林、草原、海洋等潜在食物资源的量化评估尚显不足,缺乏系统的监测体系来摸清这些资源的家底。因此,建立粮食和大食物统计监测体系显得至关重要。

该体系不仅有助于精准评估食物资源潜力,避免资源错配和生态风险,还能应对消费升级的迫切需求,精准匹配多元化供给。此外,通过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整合资源承载力、生产潜力、加工流通等全链条信息,该体系将为差异化开发食物资源提供依据,并引导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参与数据收集和核实,推动数据社会共享。

针对如何加快建立这一体系,专家提出了以下重点举措:

首先,要加强各类食物统计和营养管理。建立全口径食物统计制度,明确统计指标、口径和方法,实现食物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数据覆盖。同时,构建多部门协同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能力。

其次,要强化粮油生产动态监测。构建粮油全产业链监测网络体系,明确将耕地质量、作物长势、仓储流通等全链条全环节纳入监测范围。推进智能监测技术深度应用,实施“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工程,完善粮油作物的智能监测站建设。

最后,要构建畜牧业全周期监测网络。完善畜牧业全周期监测顶层制度设计,明确全链条监测指标。搭建畜牧业智慧监测基础设施,开发畜牧业监测区块链平台,实现草畜平衡动态测算。同时,建立畜牧业产能波动预警模型,在重点区域构建种养结合承载力评估系统。

专家强调,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我国将加快建立起完善的粮食和大食物统计监测体系,为践行大食物观、支撑大食物战略实施提供基础性、系统性支撑。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