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日报 》( 2017年12月12日 03 版)
郭静利李思经
“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数量多,农业GDP占比高,对借势“一带一路”建设谋求本国农业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以“共商”谋平等、以“共建”谋合作、以“共享”谋共赢,推进农业国际协作,实现粮食安全,提升人口素质,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是“一带一路”国家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共性问题。为此,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总目标,要充分认识并准确把握农业的战略定位。
粮食安全的调节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安全关系着区域性粮食安全,对全球粮食安全也影响重大。一是“一带一路”粮食安全关系着全球的粮食安全。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人口总数为32.1亿人,占全球人口的43.4%,该区域粮食的供求波动直接影响着全球粮食安全。水稻、小麦是沿线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亚洲是全球稻米贸易量最大的地区,生产、消费以及进出口都位居全球第一,粮食问题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二是“一带一路”粮食安全关系着沿线国家其他产业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较差,电力设施保障不足,水利设施老旧匮乏,交通运输条件恶劣。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的改善,粮食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会提升沿线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农业资源互补、调剂余缺,缓解沿线各国的粮食安全,可为沿线国家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三是利用沿线国家优势农业资源助于提升我国粮食保障水平。“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控我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具有耕地、劳动力等农业资源要素优势,我们可以采用定向帮扶和市场开发等多种模式,帮助沿线国家改善生产条件,提升粮食生产能力,通过建立“国际粮仓”,稳定我国粮食市场。
凝聚民心的粘合剂。“一带一路”建设要让沿线国家人民受益,国际合作才有安全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才能行稳致远。一是“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惠农工程,与各国发展战略相辅相成。“一带一路”倡议从谋划到实施,都与沿线国家战略相吻合,从“草原之路”“光明之路”到“中间走廊”计划,从“两廊一圈”“2035宏愿”到“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计划等,无不体现着沿线各国共谋发展的美好愿景。其中,农业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地位彰显。农业发展规划与其他建设规划相得益彰、相互衔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应将“三农”纳入“一带一路”建设体系全盘统筹,建立起匠心独具的区域农业合作发展模式。二是“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处处体现农民利益。“一带一路”合作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提升了农民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的能力,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从企业和农户层面,开展基础技能培训,提升了整体素质,缓解沿线国家农业企业家和专业技能人员短缺的问题。沿线各国农民的利益和诉求得到尊重,沿线的安全形势将不断改善。三是“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农业文明交融工程,会增进民间互信。“一带一路”汇集了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耕体系极其完善,农业资源互补,具有发展合作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多集中于农业区,这些区域在相互沟通中,传播了各自的农业文明,交流了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加强民间互动,增进互信了解。
一体化战略的催化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构建新型的“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关系,能够助推国际一体化战略的顺利实施。一是加快各国乡村社会文化融合。沿线多国乡村文化底蕴浓厚,乡村治理体系多样,社会组织结构各异。依托孔子学院等机构的文化传播和语言交流优势,搭建乡村文化传播平台,培育跨国友好乡镇,开展乡风民俗及其它人文交流,能够凝聚一体化发展的合力。二是推进国际农业产业链一体化进程。“一带一路”建设会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国际化进程,使各国农业生产资源得到优化利用,育种育苗科研国际合作广泛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在市场角逐中提高,区域贸易规则制定能力全面提升。三是促进一二三产业国际融合。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与转型升级是二三产业创新的前提。“一带一路”国家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将促进一二三产在相互融合中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相关链接: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7-12/12/nw.D110000nmrb_20171212_2-03.htm?div=-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