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金融报》刊登魏赛署名文章

来源 :农业与农村资源环境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14-01-10
【字体:

“生态治理需形成合力”

 在2013年1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政府部署推进了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国五大湖区湖泊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这是生态治理方面国家再次出台的重大部署。
  几大重大生态工程的启动,说明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政府和百姓都意识到,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民生改善须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齐驱并重。
  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人们也逐渐发现,对于生态的治理不能仅仅局限在治理某个地区、某个方面的污染。污染物会随着土壤渗透、气体的蒸发、水体的流动,进入到别的区域。因此,现在的生态治理不但越来越专业化,而且也开始将片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动态、全面的保护和治理。
  当然,生态治理本身存在着难度和局限性,目前的集体治理中参与主体的范围和程度还不够,监督、激励等制度也缺失。各地方政府在集体治理过程中容易被自利性所影响,难以形成共同行动。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公众、非政府组织、市场等形成合力,共同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从意识层面推进,培育生态意识,树立政府、公众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实现政府生态化执政。然后从立法层面去推进生态制度建设,要确保法律的强制性和行政约束力。未来要逐步形成完整生态保护法律体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政府是推动生态治理工程的重要角色,国家需要将更多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一起纳入发展框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未来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目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就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区域布局进行研究和规划,从而确保各产业、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最重要的,生态治理的有效开展依赖于政府领导下的公众参与,鼓励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参与,完善公众参与激励制度,充分发挥公众在生态治理中的正面作用。
  另外还要从产业发展角度推动生态治理进程。在生态治理过程中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将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制度嫁接到产业上,通过金融支持、科技支撑、政策激励等方面促进生态治理产业的发展,积极扶持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以此引导社会公众的消费选择,推进生态治理的进程。

相关链接:http://www.zgcxjrb.com/n1519887/n1520359/221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