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志接受光明网两会专栏采访

来源 :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室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03-11
【字体:

3月5日,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朱立志研究员就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全文如下: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日前,在解读我国当前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现状问题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农经所研究室主任朱立志引用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名言,来阐释耕地质量和劳动力对于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的财富之母和财富之父都存在问题。”朱立志告诉记者,耕地质量在不断下降,农村的现状也无法吸引忙于外出打工挣钱的年轻人。长期以来,相较于生态保育等内部资源循环利用,农药化肥等外部农资往往获得更多的重视,这使土壤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搞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要把关键的力量放在提高土地质量方面,这是最核心的问题,藏力于地,心有底气。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农业的生产力藏于地下,这样长期近期都能考虑到,是比较全面的。”

朱立志同时指出,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必须加强法律建设,相关法律文件要系统化,增强可操作性,在法律的执行力度上一定要有狠劲。“缺牙齿的环境法律,是伤不了筋骨的,顶多也就伤点皮毛。有时候连皮毛都伤不了,那有什么用呢。”朱立志比喻道。只有法律的执行力足够强,才能够对危害环境的行为产生震慑力,使土壤环境的改观得到保证。

朱立志告诉记者,在发展农业产业时,应当保证产业生态化,另外生态保护也要能够赚钱,实现生态产业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良性循环,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农村农业能够发展,农民也会致富。

在谈及大批“农二代”进城务工,致使农村劳动力缺失的现状时,朱立志认为,除非务农能够获得和进城打工相对等的收入,人们进城务工的趋势无法遏制。他进一步表示,要提高农民收入,一是实现土地流转,再有就是加快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

“农业产业化涉及到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去拓展,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从事农业所赚的钱不仅仅是从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回馈得到的,还有一些其他方面,像二产业三产业都可以增加其附加值。农业就会成为一个比较赚钱的平台了,而不仅仅停留在第一产业。”

此外,减少务农的辛苦程度,增加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对于农业产业化也非常重要。

“比如打农药的时候,有专人来打农药,播种、耕地的时候实现机械化,现在好多地方都已经实现了,尤其在东部地区。”朱立志说,当土地流转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就可以实施,这样从事农业的辛苦程度就低了。当农民得到的收入不比在城市打工的人少,而且劳动又不算太辛苦的情况下,农村就能够吸引到人力了。

 “我相信这是可以做到的,这会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朱立志最后说。

 

相关链接:采访视频和文字内容刊登在光明网两会专栏

http://tech.gmw.cn/2015-03/08/content_15033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