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理论与方法创新团队发文探讨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

发布时间: 2024-11-02
【字体:

近日,农经所乡村规划理论与方法创新团队论文《Spatial zoning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county high-standard farmland siting delineation for sustainable cultivated land use in China: A case study in Dali, Shaanxi》在《Ecological Indicators》在线发表。该研究围绕科学选址划定县域高标准农田的空间分区并进而开展效应评价,对耕地资源实现稳量提质和可持续利用具有决策支撑与实践价值。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围绕“陆地生态”提出“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现象”的目标,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载体,其可持续利用对保障人类基本福祉和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当前中国耕地资源正面临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和生态退化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中国实施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如何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与建设分区成为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选定关中平原典型县域开展,研究实现以下目标:一是从宏观“乡镇-地块-网格”多尺度与“微观农户”视角相结合构建高标准农田选址划定综合评价体系;二是围绕综合县域农用地整理需求、永久基本农田地块规模效应、农田建设基础条件和农户主体需求四个方面构建多因素指标,确定高标准农田划定范围并得到综合评价指数;三是对划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难易程度分级和时序安排分区,从集聚示范、协调发展和粮食增产三个方面探讨划定后潜在效应评价。

农经所硕士研究生零丽斯为文章第一作者,唐华俊院士和陈学渊研究员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271285)、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ASTIP-IAED-2024-07)的资助。

《Ecological Indicators》(IF=7.0,JCR一区)旨在将生态和环境指标的监测和评估与管理实践相结合。为讨论应用科学发展和传统指标应用的审查以及理论、建模和定量方法提供平台。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24.11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