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与科技政策创新团队发文探讨中国与中亚地区棉花产业技术转移的逻辑机理及实现路径

来源 :综合办公室   作者:陈薇   发布时间: 2025-07-29
【字体:

近日,农经所博士后谢艳乐与毛世平研究员共同撰写的文章《中国与中亚地区棉花产业技术转移:逻辑机理及实现路径》在学术期刊《农业经济问题》上发表。该论文基于技术差距理论和环节转移说,从技术提供方和技术接受方双重维度,厘清中国与中亚地区棉花产业技术转移的内在逻辑,探明技术转移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的作用机理,进而提出加快双方技术有效转移的实现路径,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技术转移助推中国与中亚地区棉花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发现,中国植棉技术的有效供给和中亚地区植棉技术的现实需求是推动双方技术转移的缘由与动力。中国凭借较为成熟的植棉技术转移,缓解国内棉花产业成本攀升且产不足需的困境;中亚地区通过输入中国先进的植棉技术,充分挖掘地区棉花产业资源比较优势,提升棉花单产和产能水平。中国作为植棉技术提供方,将植棉技术输出到中亚地区,促进技术供应的有效推进;中亚地区作为植棉技术的接受方,输入中国植棉技术,满足其技术需要的现实要求。通过技术转移,中国与中亚地区棉花产业要素配置能力整体得到强化,双方棉花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此,应从整合要素创新、强化科技培训、推进技术集成和优化制度供给等方面,加快中国与中亚地区棉花产业生产要素从“结合”到“深度融合”的优化配置,实现技术提供方和接受方之间的技术适配,从而增强棉花产业链韧性,提升供应链安全水平,推动棉花前向关联产业和后向关联产业的全链条式发展。

农经所博士后谢艳乐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毛世平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研究”(编号:10-IAED-RC-03-2025-2);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编号:CARS-25)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G9uEhVDeKuIkt0c_T2IvU3P_nNEbU3GZpgIWqq-JWblpQ42r2JbIJJQGqWIKqu4BJgjD09WYlrsAcammN7uFsc5VkUoIT7BRov6WN1AldrCTMsR-agXibenUwVunMhp3iZTCJWWXj337QEBqnnjIYA7j3wtNtQHxzON-j25Jy63QvBB3W4CRR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