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所研究人员发文分析耕地“提质扩容”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

来源 :科技处   作者:陈薇   发布时间: 2025-02-07
【字体:

耕地保护不仅从质量上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还从数量上拓展农业生产空间,耕地“提质扩容”释放的粮食产能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刘丽副研究员、孙炜琳研究员、王国刚研究员联合撰写的文章《耕地“提质扩容”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在学术期刊《自然资源学报》上发表。该论文运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hina Agricultural Sector Model,CASM),模拟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三大耕地保护工程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评估“耕地”这一要害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的作用,以期为中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结果显示:到2030年,(1)高标准农田建设使粮食产量提高4%,碳排放减少3.8%,增产效应上改造提升大于新建;(2)黑土地保护显著提高玉米和大豆产量,若50%黑土地实行玉米大豆轮作,大豆能增产1.9%~5.8%;(3)盐碱地综合利用进一步释放增产潜能,投资增产效果上改造盐碱地大于新建高标准农田,但仍面临水资源约束、开发利用难度大等挑战。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在新发展阶段文章提出如下建议:(1)因地制宜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视现有高标准农田的改造提升;(2)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推广玉米—大豆轮作技术模式;(3)有序开发和分类改造盐碱地,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4)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五种农艺农机农技融合发展。

农经所刘丽副研究员为本文第一作者,王国刚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孙炜琳研究员为合作者。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10-IAED-QT-01-202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Y2023ZK04,Y2024ZK06);Mitigate+低排放食物系统研究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4d8R2eTuy_n4Apy_MPbsSFXsyelpnehj-jrb6mrbvrWY3effh3bIiD2A6Pf9DHux1JD-aJJH6xjfB1Ofp2cJWC6sYXNN7BYZLv0lv0ZIn3k9etiDr00ByPPQRTRA3F5G8yWfXBbAfWpgAtqPSRd2jM2lHOCy7AotG5tK4xRJa6V-jfhG0mPPlBLlEzzRrSSQGE3LwTvqJxY5zIHcYK_xwg==&uniplatform=NZK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