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研究》是蒋和平教授主持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 2011年重大招标课题。该课题主要是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研究,分析现阶段建立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存在产出矛盾和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理论依据、补偿标准、补偿金额和补偿方式,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支持和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该课题首次全面针对我国粮食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即建立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进行研究。该课题共分八部分,包括:1、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2、发达国家在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方面的经验;3、我国现有粮食主产区支持决策分析;4、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量化比较分析;5、现行粮食补偿政策实施情况及政策评价;6、基于机会成本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金额分析;7、健全竞争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8、完善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该课题通过对粮食主产区(以河南省为案例)与非粮食主产区(以广东省为案例)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比较,分析粮食主产区经济上滞后的主要原因,提出向主产区进行利益转移支付的依据。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制定出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标准的设计方案。
通过对四个产粮大县的实地调研,分析目前国家现行对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情况及存在问题,找出影响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科学合理、适用范围更广的扶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和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为提高粮食主产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粮食产业,提供参考方案和实现途径。
通过对粮食主产区实地调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技术经济与数学模型,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金额进行研究,提出补偿金额应等于补偿面积与单位面积补偿金额的乘积的分析框架,并对各粮食主产大省补偿金额进行定量测算,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金额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课题研究报告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瞄准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区域发展共赢等三大政策目标,提出的六项对策和政策建议见解独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该项目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篇,提交研究报告和调研报告6份。大部分研究成果已被农业部、财政部和河南省的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所采用,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2年1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组成七位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审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立意高远,紧密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解决粮食主产区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资料翔实,思路清晰,方法先进,技术路线有独创性。该课题研究报告是一个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决策依据性的优秀研究成果。该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