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和平主持项目获200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来源 :系统管理员   作者:   发布时间: 2004-04-05
【字体: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了200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公告,依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科学、客观、公正的评审,共有294项科技成果荣获200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1项,二等奖123项,三等奖150项。

    我所蒋和平教授主持的2001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北京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研究》,获200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该奖励的我所的科研人员还有:孙炜琳(排名第3)、谢新南(排名第4)、朱立志(排名第5)。

    “北京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研究”任务来源于2001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十五”规划重点项目。该项目研究从2001年1月开始,到2002年12月底结束,历时二年。

    该项目研究成果分为总体研究和案例分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经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该项目获200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重点研究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北京传统农业的基础理论、内涵、特点类型、指导思想、发展思路、战略布局、运行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设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北京传统农业的原理和运行模式,为北京建立和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案。第二部分的研究为实证和案例分析,主要以北京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北京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和归纳北京市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运行模式,设计了北京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北京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基本思路和战略布局,以及加快北京建设现代农业的对策和措施。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检索和查新,本课题与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综合比较,其先进性和创新点是:

         1、该项目针对北京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研究,在北京率先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内涵、特征、原理、指导思想、战略布局、基本思路等关键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项目研究和选题具有明显的开拓性、创新性和指导性。

         2、该项目的领先性在于:在北京首次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概念、内涵、定位、原理等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初步形成了建设北京现代农业的理论体系,丰富了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3、通过对北京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研究,提出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北京传统农业分三个层次进行技术渗透原理和“五个创新”的基本原理,对北京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4、提出了利用高新技术支撑和推动北京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运用高新技术促使北京农业实现“六高”(农业总产值高、劳动生产率高、农地生产率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农民收入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和“九化”(农业结构合理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经营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技术现代化、生态良性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的建设内容。

         5、提出了把农业高新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向北京传统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渗透)、结构优化(促进北京农业结构调整)、融资创新(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风险投资体系)、组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行业协会)、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的运作思路,创造出一种富有北京特色的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模式。

         6、提出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必须因地制宜,走有北京特色的农业技术发展道路,把高新技术与优良的传统农业技术(如精耕细作、多熟耕作制、施有机肥、种地养地)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生态农作制 + 生物工程(转基因技术和良种技术) + 农业工程(设施和种养殖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技术) + 微电脑自控(信息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 + 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业技术改造模式。

         7、提出了“十五”期间北京市重点推广五大类农业高新技术,它们分别是:绿色食品、生物工程、设施农业、信息技术、节水农业等五大类农业高新技术。

         8、提出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北京传统农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业生产力、农业效益、农村社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等指标,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和参照标准。

         9、结合近些年来北京各地实践,按照不同的农业科技示范类型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类型进行分类,提出了北京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九种运行模式,为北京不同地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该项目有关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北京传统农业的基础理论、指导思想、运作思路和运行模式已在全国和北京30多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得到广泛推广。据对北京的20家园区的初步统计,2000年到2002年的3年间,通过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累计生产各种作物种苗19300万株,引进、推广和辐射各种作物新品种440个;引进和繁育畜禽良种31个,繁殖和推广家畜良种2398头;推广节水配套设备0.8万套,每亩农田平均节水34立方米;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成果240余项,直接涉及面积100万亩。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3.23亿元。

    该项目中所提出的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北京传统农业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思路和运行模式,已被北京市、广州市、珠海市、宁波市、哈密市、中国热带农科院等20多个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所采用。其中有关建设北京现代农业和发展思路的

    内容,被中共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所采用,写进《北京市201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文件中。有关发展和建设京郊农业科技园的政策建议的内容,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所采用,对于建设和发展北京农业科技园提供重要咨询参考意见和建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如北京市平谷区在中国农科院、北京农学院的专家帮助下,采用该成果中的技术渗透原理,对大桃栽培技术进行示范和推广,使平谷的大桃产业化水平有明显提高,2002年新增产值达2000万元。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在研究期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出版相关著作2本,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和调研报告10篇。并为北京市和全国各地的20多家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规划设计。在北京市和全国各地举办建设现代农业和农业科技园区的学术讲座15次,受到北京市和各地的农业管理人员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好评。

     

     

区域中心

2004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