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所在京举办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暨建所50周年庆典活动

来源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08-12-16
【字体:

    2008年12月11-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在北京召开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研讨暨建所50周年庆祝大会。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发来了贺信,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河南省代省长郭庚茂,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万宝瑞,中国农经学会会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原副主任段应碧等分别出席学术研讨和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属各单位和有关研究所、全国涉农(林)高等院校经济和管理学院院长、各省农科院农经所所长、在京主要农业经济和政策研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曾经在所工作和学习过的同志、农经所全体职工、博士后、研究生等共400余人出席了纪念活动。国际农经学会主席及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日本农林水产政策研究所、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等单位分别发来了贺电。

    在研讨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做了“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报告,就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并就文件中提出的重大政策问题,如基本经营制度、土地政策及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等热点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河南省代省长郭庚荗以“坚持改革  不辱使命”为题,围绕建立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等问题做了精彩的报告。全国涉农(林)高等院校经济和管理学院院长、各省农科院农经所所长等全国农经界同行就开展学、研结合,进行农经学科大协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农经所建所50年来,在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着力开展公益性、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工作,始终坚持面向生产、服务决策、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指导思想,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农业发展战略、农业技术经济、农产品国际贸易、农村能源与环境经济、食物安全政策、农村贫困、农业科技政策、农业现代化、区域发展、农业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与实践应用成果,不断向国家提出决策依据和建议,并被采纳应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农业经济研究及政策分析人员,为我国农业经济学科建设和政策制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针对当时人民公社及大跃进中一味追求产量、不计效果的社会现象,农经所及时开展了农业技术经济研究; 60年代,受国务院委托,进行农业区划调研;改革开放以后,农经所及时调整研究方向,重点开展农业发展战略、政策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取得的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为了创新政策分析方法,农经所于1982年率先在全国农口组建了电子计算中心。

    2000年以来,农经所特别加强了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基础性研究。2002年成功申请世界银行第四期贷款项目“国家农业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开放实验室”,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国家农业政策分析开放实验室”概念,初步建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农业政策分析公共平台,目前已有30余项开放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农业部、商务部等决策支持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如:关于WTO新一轮农业框架协议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研究成果及谈判建议,已被农业部农产品贸易促进中心采纳,并用于香港回合部长级谈判,为我国参与WTO农业谈判提供了技术支持。

    从2005年开始,为加强农业经济政策研究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农经所成立了“农业经济与政策顾问团”,聘请长期从事农业政策研究的院士、资深专家、中央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地方主管农业的领导为顾问,以便更好地为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服务,为地方发展提供决策支持。顾问团的研究成果通过简报《判断与思考》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农经所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面向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面向国际农业经济研究的前沿,加强农业公共政策创新,加强农业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逐步将农经所建设成为农业经济与政策研究的创新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级非营利性农业经济研究机构。

 

     

     

农经所

200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