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实录·江苏】循问题之径,探乡村发展新宝藏!

作者:鄂昱州   发布时间: 2025-07-29
【字体:

江苏,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强省与农业大省,农业基础雄厚,农村改革成效显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始终秉持久久为功的信念,不断开拓乡村发展的崭新局面。7月7日至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赵阳、乡村治理与发展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赵一夫率队赴江苏省,开展“三农”工作重点难点问题调研。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了多个乡镇及经营主体,并听取了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固定观测点(江苏省2022-2023年度)工作执行情况汇报。

7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调研组与各领域专家分别就农机融合与人才培育、区域农民收入差距及帮扶机制,南京都市农业及三产融合用地,畜牧种业与养殖,粮作育种与品牌建设、装备技术服务等问题展开讨论。

7号1.jpg

8日,南京市六合区

浩天集团作为六合区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在肉鸡产业链发展中,以 “以种带养、以养促种” 为核心,通过 “基地 + 村集体”“公司 + 农户 + 农民合作社”、135 工程及合伙人生态模式等特色做法,有效实现联农带农,转变农民职业身份,由个体经营变为与企业合作经营。但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受制约,育种技术、资金投入及高端人才引进尚存在不足。

7.8(1).jpg

9日,苏州市吴江区

吴江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依托蚕桑丝绸文化与水乡生态优势,打造震泽农耕体验、平望酱文化研学等特色项目,文旅农融合态势良好。但农业品牌尚未形成集聚效应,缺乏区域化的高标准品牌,休闲农业存在同质化和低水平重复现象,“吴江大米” 在向外推广及提升品牌知名度方面也尚需努力。

微信图片_2025-07-24_154438_114.jpg

专家点评

针对三产融合用地问题:

赵阳:现阶段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对农村建设用地的管理模式更接近城市土地,应在保护耕地和生产能力、符合空间规划等前提条件下,适当出台灵活性政策,针对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应区别对待并出台特殊政策,不能以“一刀切”的方式遏制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赵一夫: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用地,本质上并未脱离农业范畴,因此在政策制定上不宜简单参照或照搬城市或工业用地标准加以限制。当前,农业农村部门致力于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而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侧重于资源利用的约束管理,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协调好这两大部门间的政策冲突。

针对农民权益保障问题:

赵阳:一些部门在实践中仍存在科层制弊端。此前《土地管理法》修订的一大亮点是明确规定农民土地被征收时必须保障其知情权。如今出现原有乡村集体工业用地转农用的情况,更要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赵一夫:集体资产分红应充分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虽以村共同资源入股的模式利于村庄经营,但若分红时侵害未入股村民权益,游走在政策和法律边缘,则无法形成示范效应。此外,乡村发展中需明晰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务管理、成员与村民间的关系,集体经济收入与村务公共设施建设资金必须严格区分。

拼图.jpg

坚守爱农、重农、兴农情怀,是农业科研人员的精神底色,更是做好 “三农” 研究的指南针。调研中,专家们针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治理模式创新等 “三农” 领域突出问题,倾注深切关注与深入思考,以期研究成果更贴合农民需求、更精准服务乡村发展。

10日上午,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众安桥村

众安桥村是江苏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发展“苏小花”咖啡馆、“五亩田”民宿等休闲旅游项目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文旅融合,实现集体经济持续增长,曾获评“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并已成为江苏乡村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拼图2.jpg

拼图3.jpg

创新做法

农文旅发展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

第一,以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众安桥村以谢家路自然村为示范,发挥“两湖抱一村”优势,淘汰污染企业、收储闲置农房、整治关停甲鱼养殖,为乡村旅游腾出空间。先后打造苏小花田墅餐吧、五亩田、初莲乡邻中心等优质业态,覆盖游客“吃、住、游、购、娱”需求,还引进自然教育中心、蚕桑学堂等项目,形成亲子活动、研学实践等新业态,实现农文旅发展与乡村建设的和谐统一。

第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保障文旅发展。通过成立农文旅合作社,吸引村民入股,以“合作社+”的模式,走出绿色发展之路。其中,众安文旅合作社探索“三社联合”,与吴江供销社和苏州农商行合作,打造集农副产品销售、金融服务、文明积分兑换及茶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谢家供销社,实现乡村治理、政务服务与产业经济的有机融合,展现了农文旅与社会治理相融合的广阔前景。

第三,通过发布文明播“众”乡风文明品牌,创新文明积分治理模式。将全村487户居民纳入积分管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等行为可获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和农副产品。此模式引导群众以“德”换“得”,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和谐民风、文明乡风、社会清风。

10日上午,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齐心村

齐心村位于苏州市震泽镇的东北部,距镇区约5公里,东邻平望庙头村,西接众安桥村,南靠318国道頔塘桥运河,北依长漾湖,位于长漾湿地公园内。全村村域面积4.4平方公里,下辖12个自然村,总人口约1800余人,作为江南传统村落,村民过去一直以耕田种地为生。

88958289ea9305ec8f5fed5d90c49ac.jpg

d39fbf1c7b3ccad00f6d61b3936ca40.jpg

创新做法

打造粮食、农旅、劳务三大合作社,走出一条产业融合、社员分红、村民就业的三方共赢富裕之路

2009年,村干部带头组建齐心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将党支部设在合作社上,形成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的良好局面。合作社集中经营全村1500亩水稻田,培育的长漾大米成为富民大米。同时,打造稻虾共作高标准田园小综合体,吸引游客体验田园野趣。

2021年,村两委成立劳务合作社以解决村民就业和增收问题,安排闲置劳动力从事村落绿化、设施维护、保洁等工作,既节省了村内开支,又提高了村民收入。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派出临时劳务1万多人次,齐心村香桐湾自然村因出色的环境整治成效,连续三年荣登吴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榜。

同年,村党委还牵头成立文旅合作社,从周边地区引进专业人才,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建成月半湾生态园、田园综合体(龙虾园)等文旅项目,打造共享农庄等新业态。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打造出兼具民国建筑风与现代感的香桐居驿站,为游客提供集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的“奢居”体验。村乡邻中心由民宿、宴会厅、游泳馆等组成,其中,50米标准泳道的游泳馆,更让齐心村成为周边首个拥有恒温泳池的乡村。

11日,常熟市支塘镇

蒋巷村在发展建设中成绩丰硕,不仅实现了稻麦收种管全流程机械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稳步推进彩钢复合板产业升级;更在乡村治理上推陈出新,以“花开常盛”筑牢党建根基、“乡情工作法”激活治理动能、“蒋巷路径”拓宽富民渠道,收获了扎实成效。

d25425a5ada23a25f5ffe27b6014d94c.jpg

12日,张家港市杨舍镇

近年来,善港村建强“村党委—自然村(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党群共治”组织根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推进组织根系全覆盖、自治机制全贯通、多元力量全参与,让“村里的事情村民自己管,村民的事情村民自己说了算”,切实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2a21c7b3ec81315c8d3d90579a9e82fa.jpg


调研感悟

农经所2022级博士研究生 原璐璐:此次全方位、多维度、问题导向的调研,让我深受感触。我切身看到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农机智能化升级、全产业链延伸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等。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新农人如何与“四良”深度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瓶颈如何破解,以及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大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继续扎根实践土壤,聚焦现实难题。

农经所2023级博士研究生 易裕元:调研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一方面,无论是农业科研创新、农机化水平与智慧农业发展,还是特色产业、三产融合及乡村治理探索,都展现了江苏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在用地政策、资金投入和人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制约。尤其是三产融合用地审批周期长、成本高,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亟需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与制度创新。

农经所2024级博士研究生 关晨:通过此次调研,我不仅了解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灌溉、粮食生产等传统农业基础的现状,也感受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与潜力。不少地区积累了有益经验,但也存在结构趋同、链条短、附加值低等瓶颈。未来,如何破解体制机制、发展理念和服务体系的全面提升难题,以及如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青年科研人员最具创新热情,最富创造活力,是推动“三农”研究进步的生力军和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