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粮田边立起现代化小区,养老服务中心、幼儿园配套齐全,绿化持续升级的同时,粮食产能与人均收入还能双双攀升?这般 “鱼与熊掌兼得” 的图景,竟然在一座东北村庄悄然生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畜牧业经济与政策”创新团队带着问题深入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官营子村,探索着东北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典范。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曾以煤炭产业为主导,但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在此背景下,官营子村依托党建引领和能人带动,实施产业规划、土地流转创新和保障民生,实现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01 党建引领:构建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自2012年以来,官营子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庆年为核心代表的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构建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全面提升了党组织的政治能力和组织功能。基于全村农业现状,党组织通过产业规划引领、土地流转创新、多层产业叠加及民生保障配套等措施,推动了村庄的全面振兴。
02 土地流转创新: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2012年启动土地流转探索;2013年成立“庆年家庭农场”并承包流转土地6000余亩;2014年清理南山,开荒1000余亩,建成千亩南林果基地;2018年搭建土地资源整合平台,推行“支部牵头,农场兜底”模式——支部参照二轮承包合同将土地划分为3个地力等级,每年3月15日前召集种植大户召开大会,根据玉米行情和产量动态调整流转价格,农户自愿将零散土地流转至土地整合平台,农场整合后反包给经营大户,剩余土地由农场兜底保障。
03 科学长远规划:推动可持续乡村振兴
官营子村注重科学长远规划,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布局,明确“北蔬菜、南果树、东养殖、西杂粮”发展方向。此外,村里还通过引入数字农业技术,实施“一路带五路”模式,即硬化田间作业路两侧整合水路、网路、电路、树路,减少田间作业路占用,提升了耕地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长远的规划与实施,官营子村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确保了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了乡村全面发展。
04 能人带动: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官营子村通过与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的合作,村里成功引入了张庆年家庭农场、圣地诗乡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主体,推动了“蔬菜-果树-养殖-杂粮”多元产业体系的发展。通过整合300栋蔬菜大棚、5万平方米的养殖场地和2000亩果园,官营子村将小农业与大市场接轨,产业附加值显著提升,棚菜基地年收入达到2400万元,推动了农民收入和就业水平的显著提升。
05 民生保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官营子村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社会保障体系。村里实施了集中居住小区建设,并通过“公平赔偿+抓阄分配”的方式顺利完成拆迁与安置工作。养老中心为老年村民提供就餐和居住服务,让年轻人可以安心外出工作。乡村的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得到了大力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06 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乡村建设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官营子村同样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村庄绿化面积占比达到34%,林地面积1.8万亩。村里实施数字农业规划,整合了大田和水资源,通过高效的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进一步推动绿色乡村建设。
07 成效显著:村集体经济步入新阶段
通过“党建引领、能人带动”的发展模式,官营子村的集体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资产总值超过亿元,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产业与资源的整合,农民的土地收益稳步增长,村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结语:走向未来,官营子村的乡村振兴模式将持续引领发展
官营子村通过党建引领、能人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三者的有机结合,成功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未来,官营子村将继续推动数字农业和绿色发展,不断优化民生保障体系,实现更加美好的乡村振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