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纪实·海南】“飞地”抱团,“共享”生金:海南乡村振兴的破题新路

发布时间: 2025-09-08
【字体:

在辽阔的琼州大地上,集体经济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新亮点。2017年,海南率先在全国提出发展共享农庄,并完成认定省级共享农庄69家(截至2024年底)。2022年3月14日,海南省《关于在园区实行“飞地经济”政策的实施意见(试行)》正式印发,并计划优先在“海澄文定”“大三亚”、儋州洋浦地区探索“飞地经济”模式。

飞地经济指打破区划限制,在平等协商、自愿合作的基础上,以生产要素的互补和高效利用为直接目的,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和协调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共享农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结合了“共享经济”与“乡村振兴”理念,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城乡互动和利益共享,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和资源,提升农业附加值,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田园生活体验。

8月中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孔繁涛研究员带领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团队前往海南省,实地走访屯昌县和儋州市,探寻海南集体经济的实践案例。

调研首站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调研组重温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70多年的奋斗历程。始建于1954年的中国热科院,创造了在北纬18°以北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的奇迹,奠定我国热带农业科技的基石。2018年,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并寄语中国热科院要在此进程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如今,中国热科院作为我国唯一国家级热带农业科研机构,已拥有6.8万亩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和115个国内外科技平台,并将持续引领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向前发展。

b5f0f00cb66aa02676837c2529e4ed7a.jpg

积分兑出新风尚:高坡村巧用集体分红撬动乡村治理

在屯昌县坡心镇的高坡村,集体经济分红不再是简单地“一分了之”,而是成为激活乡村治理的独特密码。其核心做法是建立“积分制”:村民通过参与卫生整治等公益事务获得积分,这些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物品。购买生活物品的资金正是来源于村集体产业约四成的分红,余下的分红则将继续投入项目再生产。这样一来,分红既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又形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23c67f51ad139ab1139ff293ababc3b8.jpg

从烂仔村到和美乡村:高朗村的产业振兴蜕变之路

高朗村,这个昔日因吸毒仔、烂仔而“远近闻名”的村子,近年来在党建引领和产业创新的驱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成功引进湖羊养殖、雪茄种植、水产渔场等多个特色产业,同时要求引入企业支付给村民的工资统一为120元/天,充分保障了村民权益,也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去年,高朗村集体分红突破50万元,今年村里计划争取突破100万元。昔日的问题村已蜕变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蓬勃发展的和美乡村。

c93a55b090ba6b08aa473fa286634088.jpg

共享农庄的三产融合实验:喜禾共享农庄的热带农业新模式

在儋州市南丰镇油文村,喜禾共享农庄用十年时间开展了一场热带农业的三产融合实验。调研组乘观光车穿行喜禾农场,金椰垂果,远山接云,景色宜人。观景台上,负责人展示了他们的创新探索——推出“十二星座明星水果年卡”等创意产品,并制定537条标准和流程打造“喜禾农场”高品质生鲜品牌,将热带水果转化为沉浸式消费体验。通过打通“种植-加工-旅游-公益”全链条,这座共享农庄不仅带动3638户农民增收,更探索出一条三产联动、生态与人文并举的乡村振兴新路。

0c24f7db40e7919f134f88d3f433ef1c.jpg

90后女支书的乡愁答卷:让苗寨走出特色振兴路

南丰镇马岭排苗族村的党支部书记周美玲在农村长大,大学毕业后虽在城市工作,却始终忘不了心中的那份乡愁。2021年,她毅然辞去城里工作回到家乡,面对村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集体经济空白等现实问题以及村民的质疑,她从最基础的路灯、道路、排水沟做起,并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终于在2023年让村子焕然一新——路面宽了、路灯有了、排水畅了、绿化多了。基础设施改善只是第一步,她又带领村民探索符合苗族文化的产业路径,建立非遗传承馆,牵头开发16款苗族特色非遗文创产品,通过研学推广、视频号来逐步提升知名度。如今,海口的旅行团陆续走进苗寨,文创产品迎来了首批订单,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村庄也先后获评“海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接下来,她计划借助网络平台让黎锦苗绣、蜡染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古老村寨在新时代走出自己的振兴之路。

8fd06c0e06a1bfc7533df6397417c393.jpg

从高坡村“分红撬动治理”的巧思,到高朗村“由乱到治”的蜕变;从油文村嘉禾共享农庄“三产融合”的实践,到马岭排苗族村90后支书用“乡愁”绘就的振兴之路…海南的探索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立足乡土、创新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