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学研究员就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热点问题接受《中国人才》专访

来源 :农业产业经济研究一室   作者:   发布时间: 2013-09-29
【字体:

目前,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在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现有成绩情况下,如何进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吴敬学研究员就此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人才》记者的采访。

吴敬学研究员认为,发展现代农业,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国家面临着更大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才能够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实现农业资源与科技的替换。“把发展现代农业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这些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必须充分发挥人才尤其是农业科研人才的主力作用。”

谈到我国现阶段农业科研人才的需求时,吴敬学表示,农业科研人才面临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我国农业科研人才的规模要能适应现代农业建设水平提高对科研人才总量的需求,要有一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另一方面,在人才结构方面,既要有能够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农业科学研究的基础性科研人才,又要有能够面向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注重研究领域的实用性、科研成果的转化性,与现实需求相配套的应用型科研人才,双管齐下,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针对高层次人才尤为稀缺的现状,吴敬学提出建议,他认为“必须加大农业科技人才的开发力度,全面提高农业科研人才的质量;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农业科技人才使用机制,建立起农业科研人才的流动制度,实现科技人才跨地区、跨学科的优化配置”。

当谈到对于地方现代农业示范区引进人才与技术面临的诸多问题时,吴敬学表示,“现代农业示范区有着自身的地域性特色,引进农业科研人才,发展现代农业有助于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现代农业的集约化。但目前的情况是有些以县为单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本身缺少一定的农业人才基础,缺乏相应的研究机构,只是以推广为基础;另外,有些市一级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会与省、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合作,签订合作项目,共同研发新技术等等,但是项目合同的约束力有限,从科研院所引进的农科人才有可能因为本院所的评价、奖励机制更侧重在本科研院所的工作;再者,农业科研人才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的层次,相互之间不能替代,所以与地方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合作也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

针对这些问题,吴敬学建议:“一方面,培养当地农业科研人才,可以选拔一些有基础的农业人才到当地或外地的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研修。另一方面,要适当提高农业科研人才的待遇。再者,农业科研人才的评价奖励如果单一以在本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发表文章为材料支撑,也不利于鼓励农业科研人才更多深入地方现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