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农经所与东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合作签约仪式在哈尔滨市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乡村振兴学院书记姜梅林,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所长胡向东,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党委书记、乡村振兴学院执行院长毛世平,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姜毓君、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余志刚出席签约仪式。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洪亮主持签约。

签约仪式上,刘现武介绍了“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特色,并强调双方以此次课程签约合作为纽带,持续夯实院校合作基础,加快推进合作育人机制,为乡村振兴建设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作出贡献。姜毓君在致辞中指出,合作共赢方能行稳致远,携手并进始见力量磅礴,坚信在双方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课程一定能在东北农业大学的校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育人成果,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在各位嘉宾和现场师生的见证下,毛世平、余志刚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课程定位基础课、专业课、政治课、必须课四个属性,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原著进课堂,围绕原著的思想体系、内涵要素、发展战略、中国模式四个要素进行设计,课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部署,以教材模式、课堂方式,在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中持续传播、深入研究,旨在增强学生“一懂两爱”的情怀。课程内容分为乡村振兴战略概论、粮食安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规划、乡村科技、经营制度10个专题,由25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讲授。教师团队扎实开展教学,围绕授课技巧、课程互动、案例讲解等召开了30余次教学工作研讨会,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针对上述10个专题设立科研专项、开展课题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并完善乡村学学科研究体系。课程培养人才规模不断扩大,自2020年春季学期开始至今,已经连续开设12个学期,累计70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选课学习。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编撰形成《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教材一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实现全国乡村振兴领域研究生教材新突破。张合成领衔的教师团队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团队”荣誉称号,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赞誉。
农经所与东北农业大学秉持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理念,开展“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合作,将推动该校研究生培养迈上新台阶,此次签约仪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农科院乡村振兴学院“高起点、大平台、强联合、重开放”的建院方针,标志中国农科院乡村振兴学院按照紧盯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将“一懂两爱”人才培养拓展到我国东北地区。签约仪式后,张合成研究员讲授课程第一课。

中国农科院乡村振兴学院、研究生院、农经所、东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相关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