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概论在东北农大开讲 ——张合成讲授《乡村振兴振兴理论与实践》第一讲

来源 :乡村振兴学院办公室   作者:周向阳   发布时间: 2025-10-31
【字体:

10月11日,“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课程正式在东北农业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商务报告厅开讲,这是中国农科院教师团队首次“整编制”走出去为高等院校开展课堂授课。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为现场师生讲授“第一讲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概论”专题。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概论,坚持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进课堂,结合国家政策演变、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国内外乡村范例等元素,透过理论、政策与实践的探讨,揭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律和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为科学认识乡村现状、投身乡村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提供指引。这节课,着重概述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原著原理、基本要义和实践经验,即深刻理解习近平三农论述之原理、科学认识国情农情与现代化状况、牢牢掌握乡村振兴战略基本要义、准确把握农业强国基本内涵、广泛了解国际国内乡村发展范例。

第一,学习理解习近平三农著作之原理。学习“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等重要论述,研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10篇原著原文。将“小康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翅膀论(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大食物观(解决吃饭问题,要把思路打开)”等关键理念入脑入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精神。

第二,科学认识国情农情与现代化进展。2024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67%,仍然有大量农民生活在农村。我国人均耕地低于世界水平,优质耕地少、后备资源少。积极推动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调整产业发展,努力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能力。

第三,牢牢掌握乡村振兴战略基本要义。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第四,准确把握农业强国基本内涵。建设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按照三阶段分步骤安排,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农业强国全面建成。建设农业强国要对标世界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还要构建着力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5个具有中国特色。

第五,广泛了解国际国内乡村发展范例。充分借鉴德国“村庄更新”、韩国“新村运动”、日本“农村振兴运动”做法经验,汲取20世纪30年代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成果和教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注重从海南博后村、江苏马庄村、山东南张楼村等村庄总结新模式。


课程通过设置“你认为当前农民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政府应围绕什么领域重点出台政策?”“当代社会是否正在经历乡愁?”“学子对乡村有什么期待?”等乡村振兴话题,开启课堂学术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授课过程中,张合成研究员与同学们充分交流互动,课堂氛围活跃。“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课程开设5年来,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赞誉,这次走出农科院、走进东北农业大学,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学院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教育使命与责任担当。

教学活动由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余志刚主持,东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郭翔宇、教师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胡向东研究员、王国刚研究员、钟钰研究员等代表出席,该校150余名硕博研究生听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