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1期

发布时间: 2022-08-22
【字体:

《农业技术经济》2021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工资与农时双重约束下的粮食规模户农时调整行为及影响研究......张永占,刘馨月,徐志刚(4)

保险+期货试点保险与传统农业保险——替代还是互补......方蕊,安毅,胡可为(16)

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与城乡经济融合研究......刘赛红,罗美方,朱建,陈修谦(31)

精准扶贫信贷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田野调查的实证分析......范志雄,王晓鸿,曹子坚(46)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测量及跨品种动态溢出研究......徐媛媛,王传美(62)

农村信贷投入、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与实证......玉国华(7)

农村人居环境如何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基于全国农业普查的村域数据......郑义,陈秋华,杨超,林恩惠(93)

抚养负担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前后福利变化的影响——基于教育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孙鹏飞,赵凯,王雅南(113)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提高社员有效参与的行为意向研究......孙天合,马彦丽,孙永珍(130)


工资与农时双重约束下的粮食规模户农时调整行为及影响研究

张永占,刘馨月,徐志刚(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农地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在农村劳动力工资趋势性上涨背景下,规模化经营受到工资与农业生产季节性(农时)的双重约束。研究探讨了工资上涨冲击下农时弹性通过影响粮食规模户农时调整行为从而制约规模经营发展的理论机制,并利用黑龙江、浙江、河南和四川4620个规模户地块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劳动力工资上涨,农时紧张地区规模户虽然可以选择向前调整农时,规避农忙时雇佣不到劳动力的风险,但规模经营面临更大的产量不确定性和成本提升;农时宽松地区规模户更便于向后调整农时,虽然生产成本下降的同时产出水平也降低,但综合考虑单位面积成本和产量,向后调整农时能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缓解规模经营约束。因此,应加快推进农时紧张地区的全程机械化进程,研发生育期差异化的品种,进一步降低对农忙时期劳动力的需求,以促进规模经营发展。

关键词:工资上涨;农时调整;产量效应;成本效应;规模经营


“保险+期货”试点保险与传统农业保险

——替代还是互补

方蕊(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毅(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

胡可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对黑龙江省4个县()农户调研获得的560份样本数据,采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探讨了农户对保险+期货试点保险与传统农业保险曾经的参保经验对其未来参与意愿的影响,进而分析试点保险与传统农业保险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传统农业保险的参保经验会对保险+期货试点保险的开展形成互补效应,但试点保险的出现却对传统农业保险形成替代效应,使传统农业保险面临被挤出市场的风险。同时,传统农业保险对试点保险的互补效应及试点保险对传统农业保险的替代效应在农业高收入组和参加过农业风险培训组农户群体中更为明显,这启示了未来保险+期货试点的推广可以以这两类群体作为主要突破口。另外,试点保险的发展可能引发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重塑,在这一进程中应注意着力发展收入保险为主的保险产品,真正为农户提供农业收入的托底保障。

关键词:参保经验;参与意愿;农业保险;Bivariate Probit模型


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与城乡经济融合研究

刘赛红,罗美方(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朱建(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陈修谦(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1—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以及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与城乡经济融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促进效应,并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2)农业科技进步在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经济融合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其占比达14.58%;(3)农业科技进步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受到农村金融发展单重门槛效应的影响,当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小于0.66时,其推动作用较小,越过门槛值后,正向影响有所增强。最后,本文提出推动农村金融科技服务下沉、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及优化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经济融合;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面板门槛模型


精准扶贫信贷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

——基于田野调查的实证分析

范志雄,王晓鸿,曹子坚(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甘肃省X1033个建档立卡户的实地走访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精准扶贫信贷的影响因素,利用PSM匹配法测算贫困地区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在消费视角下精准扶贫信贷政策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规模、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以及是否经营养殖业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扶贫信贷有显著影响;扶贫信贷对贫困农户家庭食品、交通通讯特别是对教育支出有显著影响,分别提升8.1%19.3%63.1%;扶贫信贷对优化农户家庭消费结构、促进农户家庭由生存型消费逐渐转向投资型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继续贯彻落实信贷+相关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撬动农村居民消费杠杆和盘活农村消费市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贫困地区;扶贫信贷;家庭消费;倾向得分匹配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测量及跨品种动态溢出研究

徐媛媛(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传美(武汉理工大学数学系)


摘要:本文基于豆粕、橡胶等8种主要农产品期货主力合约的日度交易信息,以FHT价差作为流动性代理,度量了合约上市以来流动性的历史演化,并构建了滚动协整、VEC模型与时变Copula模型以探讨流动性的跨品种溢出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不同农产品期货品种间流动性变动呈现同涨共跌的态势,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增大了玉米、棉花等期货市场的风险敞口;第二,油脂类期货(豆油、棕榈油等)是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跨品种传递网络的主导品种,对流动性系统风险的感知能力较强;第三,极端事件往往会导致市场间流动性依赖偏离常态,其中正冲击作用下市场联合利好是短暂、易逝的,而负冲击下流动性的联合下跌是一种常态化事件。因此,本文的研究为从源头上防控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风险及其跨品种传染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产品期货市场;FHT价差;流动性溢出;尾部依赖;时变Copula模型


农村信贷投入、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与实证

玉国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三部门模型,揭示了农村信贷投入通过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基于此,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定量检验了中国2009—201731个省份农村信贷投入、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效应关系。研究表明:(1)理论上,增加农村信贷投入能够减少城乡技术水平差异,并通过劳动力转移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加大农村信贷投入能够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而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3)农村信贷投入基于劳动力转移这一中介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尝试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信贷投向、劳动力优化配置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关键词:农村金融;收入差距;乡村振兴;中介效应


农村人居环境如何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基于全国农业普查的村域数据

郑义,陈秋华(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杨超(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林恩惠(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


摘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考察不同行政村实施效果差异的根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六万多个村域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机制及调节其作用的因素。研究发现:在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对通公共交通、有地表水、没有集中养殖区等旅游资源越丰富的行政村,促进作用越大;对村级集体收入多、村主要干部受教育年限长、文化组织数量多等目的地管理能力越强的行政村,促进作用越大;而且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具有马太效应,乡村旅游越发达的行政村受益越大。研究结论为我国推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资源


抚养负担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前后福利变化的影响

——基于教育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

孙鹏飞,赵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雅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宅基地退出试点区安徽省金寨县297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抚养负担、教育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前后福利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区域在实施宅基地退出后农户福利水平总体上普遍提升;抚养负担显著地抑制了农户宅基地退出后福利水平的提升,而教育人力资本显著地促进了农户宅基地退出后福利水平的提升;教育人力资本能显著地减弱抚养负担对农户福利变化的抑制作用;对于城市近郊区和远郊区不同区位的宅基地,抚养负担、教育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前后福利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从农户抚养负担结构看,老龄化负担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前后福利变化的不利影响强于抚幼负担,且教育人力资本均能缓解老龄化负担、抚幼负担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前后福利变化的不利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针对不同区位的宅基地和异质化农户家庭应实施差别化的宅基地退出政策等建议。

关键词:农户福利;宅基地退出;抚养负担;教育人力资本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提高社员有效参与的行为意向研究

孙天合,马彦丽,孙永珍(河北经贸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推动社员参与合作社事务源于理事长的分享行为意向。本文依据计划行为理论的动机阶段机制,基于对334个合作社理事长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理事长的行为目标、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提高社员有效参与合作社事务的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合作社理事长的行为目标、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其分享合作社事务参与权有正向影响,知觉行为控制还可通过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正效应;由于现实中政策、法规等指令性规范的实施力度对理事长的约束力较弱,理事长的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没有显著效应。此外,以上影响机制因理事长政治身份、与社员联系紧密度以及所在合作社民主运行程度而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行为意向;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