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效应及其对农地流转选择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贵州省540户农户的调查......洪名勇,何玉凤(4)
村级治理能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分析......李敏,姚顺波(20)
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家庭财富不平等:缓解还是加剧——基于转移就业的异质性分析......葛永波,翟坤,孟纹羽(32)
农民工回乡建房的事件史分析——基于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调查......杨国永,张莉莉,钱鼎炜,曾玉荣(48)
金融多样性、创业选择与农户贫困脆弱性......王修华,陈琳,傅扬(63)
外生激励如何影响合作水平——基于农户公共物品田野实验的分析......贾小虎,马恒运,秦国庆(79)
农业企业知识型员工基本心理需要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基于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实证......杨兴龙,梁明辉,滕奎秀(92)
诱导性信息对食品消费行为折中效应的影响研究——猪肉产品为案例的实证分析......吴林海李壮,陈秀娟,龚晓茹(102)
粮食规模经营户化肥施用也“过量”吗——基于规模户和普通户异质性的实证......刘晓燕,章丹,徐志刚(117)
水稻直播的再出现:简单的复古还是理性的回归......王金秋,钱煜昊,王晨(130)
邻里效应及其对农地流转选择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贵州省540户农户的调查
洪名勇(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何玉凤(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选取贵州省农户为调查对象,以3县3村为调查样本,以50米以内、100米以内以及小组内成员定义邻里,运用线性均值模型、logit模型等工具分析邻里效应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并将邻里效应的作用机制区分为内生效应与外生效应。研究表明:(1)农地流转存在邻里效应,邻里效应显著影响了农地流转行为、农地流转契约选择、价格选择及方式选择等。(2)邻里距离越近对农户的选择行为影响越大。对于邻里效应的忽视,导致以往研究存在内生性偏差。(3)将邻里效应的作用机制区分为内生效应与外生效应;其内生效应,即邻里的农地流转行为显著影响农户选择同样的行为;外生效应,即邻里的户主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土地数量、土地质量、劳动力状况等均对农户的选择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认为充分发挥资深成员、党员、村干部、新型职业农民等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土地整治相关项目,发挥小组的示范作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为政策启示所在。
关键词:农地流转;邻里效应;内生效应;外生效应;影响机制
村级治理能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分析
李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姚顺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中心)
摘要:本文基于2017年陕西省246个村级实地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资源汲取能力、发展经济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四个方面度量村级治理能力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村级治理能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村级治理能力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其中发展经济能力的贡献度最为突出;进一步从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发展角度探讨其作用途径发现:第一,相较于改善传统农业生产效率,村级治理通过对村内特色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第二,村级治理能力高的村庄可通过调节村内劳动力利用效率及特色资源开发效率来增加农民收入,但对耕地面积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本文结论对明确村级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村级治理能力;农民收入;资源利用效率;产业发展
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家庭财富不平等:缓解还是加剧
——基于转移就业的异质性分析
葛永波,翟坤,孟纹羽(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农村家庭财富由于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异质性而存在巨大差异。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RIF-Gini回归检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家庭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劳动力转移率对农村家庭财富不平等的作用呈“U”型关系,劳动力转移率超过拐点值59.07%会加剧农村财富不平等,并且劳动力转移对中下层收入家庭的财富效应大于中上层家庭;(2)考虑转移就业的异质性后,“创业”明显提高了平均家庭财富,但同时也使财富差距扩大。“正式工作”和“临时工作”对不平等的影响仍呈“U”型关系,对应的拐点分别为53.1%和62.61%;(3)在地区差异和时间趋势上,与东部地区相比,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部地区转移就业更容易加剧家庭财富不平等。在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就业”(正式工作和临时工作的合并)对应的拐点逐年上升,然而“创业”对应的拐点平稳下降,这表明“创业”给家庭带来的财富效应在增强,而“就业”的财富效应在减弱。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率会随着贫困深度的增加而加速下降,这导致最贫困的一部分家庭并没有享受到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收入改善。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异质性;家庭财富不平等;RIF-Gini回归;内生性
农民工回乡建房的事件史分析——基于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调查
杨国永,张莉莉(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钱鼎炜(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
曾玉荣(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
摘要:本文利用在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农民工回乡建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民工回乡建房的总体发生概率为46.91%。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在“生存时间”里回乡建房概率比老一代农民工家庭高,被视为是“逆城市化”的行为或已在我国悄然发生。而建房前家庭外出人口占比越高,农民工回乡建房概率就越低,因此鼓励举家迁移更有利于农民工优化城乡住房配置。城市失业风险越大,农民工回乡建房概率也越大,反映出农村住房是农民工应对风险的保障。而“建材下乡”补贴的建房鼓励政策对农民工回乡建房概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解决农民工城乡住房矛盾,建议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同时积极推进就地城镇化;满足农民工基本的建房用地需求,引导农民工依法合理适度建房。
关键词:农民工;回乡建房;事件史;影响因素;福建
金融多样性、创业选择与农户贫困脆弱性
王修华,陈琳,傅扬(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摘要:从个体创业角度,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研究农村金融多样性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多样性能够有效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促进农户创业是金融多样性改善农户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机制。基于创业特征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雇主型创业、涉农创业和生存型创业,自雇型创业、非农创业和发展型创业在这一机制中发挥了更强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异质性产生原因,发现农户大规模创业主要通过风险管理效应降低风险脆弱性,小规模创业能够同时通过风险管理和收入增长效应缓减贫困脆弱性;发展型创业则在收入增长、风险管理和资本积累效应上都优于生存型创业。本文结论表明推动农户创业是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贫困脆弱性;金融多样性;创业选择;中介效应
外生激励如何影响合作水平——基于农户公共物品田野实验的分析
贾小虎,马恒运(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秦国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动态公共物品博弈架构,通过开展田野实验,分析了外生激励对不同偏好农户合作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第一,外生激励可以提高自利偏好群体的合作水平;第二,外生激励提升了社会偏好群体的相对合作比例,但没有改变社会偏好群体的绝对合作水平;第三,外生激励对社会偏好群体的内生激励具有挤出效应,但这种挤出效应只存在于外生激励实验的初期;第四,外生激励对于合作水平的促进效果并不是质变式的改进。以上结论表明,在农村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社会偏好的内生激励作用,同时避免不当外部激励措施产生的挤出效应。
关键词:外生激励;合作水平;公共物品博弈;田野实验
农业企业知识型员工基本心理需要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基于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实证
杨兴龙,梁明辉,滕奎秀(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近年来,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疏离感日益成为困扰农业企业绩效及创新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国情境和企业实践,借鉴人本主义思想,分析中国农业企业知识型员工基本心理需要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作用。本文采用工作相关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和工作疏离感量表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405名知识型员工进行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等方法考察员工工作关系、自主和胜任的满足感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作关系满足感和工作自主满足感对工作疏离感均有负向影响;工作胜任满足感通过工作自主满足感间接负向影响工作疏离感;工作胜任满足感对工作疏离感亦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为此,农业企业应加强人本化管理,使知识型员工的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恰当的尊重和满足,以减少员工疏离,激励员工创新奉献。
关键词:工作疏离感;基本心理需要;结构方程模型;农业企业;知识型员工
诱导性信息对食品消费行为折中效应的影响研究——猪肉产品为案例的实证分析
吴林海,李壮,陈秀娟,龚晓茹(江南大学商学院)
摘要:作为有限理性的消费行为的表现方式,折中效应普遍地存在于消费者商品选择购买的决策行为之中。质量安全是食品的基本属性,除价格外,质量安全也是影响食品消费行为的最主要的因素。为研究折中效应是否存在于食品消费行为中,本文以可追溯猪肉、品牌猪肉、具有地理标志的猪肉为实验食品,考察了消费者处于不同诱导性信息(低价、高价诱导信息及其信息呈现方式变化)环境下的选择购买行为,通过两个实验的研究发现,当消费者面对低价与高价诱导信息时,其猪肉产品的消费行为均表现出明显的折中效应。然而,如果改变低价与高价诱导信息呈现方式,即当消费者在中性信息环境下自主选择再呈现诱导信息时,则折中效应将出现系统性的弱化,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呈现系统性的改变,证实了锚定效应的存在。由此可见,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在本文中信息呈现方式的改变),折中效应可能存在于食品消费行为之中。
关键词:诱导性信息;折中效应;锚定效应;猪肉产品;消费偏好
粮食规模经营户化肥施用也“过量”吗——基于规模户和普通户异质性的实证
刘晓燕,章丹,徐志刚(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我国小农户施肥“过量”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小农户施肥是否真的“不理性”和“过量”,粮食规模经营户施肥量和施肥行为是否与小农户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测算并比较了普通户与规模户的化肥施用量差异,阐释了规模户和普通户化肥施用行为决策的异质性和合理性。与假设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化肥最优施用量相比,我国玉米普通种植户实际施肥偏离经济最优水平程度较大,即化肥施用偏离度较大,而规模经营户实际施肥量偏离度较小。规模户玉米施肥每亩59.8公斤,偏离率为10.3%;普通户施肥每亩65.8公斤,偏离率为41.2%。研究认为,普通户化肥施用偏离经济最优水平是其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决策,学界认为普通户化肥施用“过量”和“不理性”是因为假设普通户以利润最大化为决策目标。规模户的化肥施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最优水平,是其在对土壤肥力认知信息不充分条件下规避风险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化肥施用;规模经营;偏离度;风险偏好
水稻直播的再出现:简单的复古还是理性的回归
王金秋,钱煜昊,王晨(南京财经大学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农村劳动力的短缺使得一些农户选择直播的方式种植水稻。本文利用实地调查得到840份水稻种植户的投入产出信息,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辨析直播技术的采用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直播技术会显著导致水稻单产的下降,但由于降低了成本,直播技术的采用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并没有明显的影响。此外,有效的技术指导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直播稻农而言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有着更为明显的增产效应。因此,在直播技术不推自广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应遵循农民需求,提供足量的针对性技术指导。
关键词:水稻直播;技术效率;技术指导;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