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问题》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双碳”问题
我国农业活动温室气体减排的情景模拟、主要路径及政策措施......叶兴庆;程郁;张玉梅;伍振军;李青;刘昌新(4)
“双碳”目标下我国奶牛产业如何发展———基于全产业链视角的奶业碳排放研究......励汀郁;熊慧;王明利(17)
组织与制度
抗逆力塑造:乡村社区应急治理新框架......金莹,刘艳灵(29)
土地管理困境:委托—代理的视角......蔡继明,李蒙蒙(41)
农地“三权分置”下乡村振兴实现的理论、困境与路径......李怀(60)
基于共识视角的新时代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研究......姜海,田双清,陈乐宾(70)
乡规民约促进脱贫成果巩固的机制研究———基于重庆市巫溪县实践的透视......王静,方冰雪,罗先文(85)
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及应对机制研究......张喜才(97)
直播电商与农产品上行价值重构:机理与实现路径......曾亿武,马长江,李丽莉,郭红东(108)
其他
中国主粮政策性农业保险:规则约束与政策优化......徐亮,朱晶,王学君(118)
中国农业服务贸易的内涵、核算与发展对策......焦点,李春顶(131)
在跨国比较和历史演进中探究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优化路径———«欧盟与美国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比较研究»书评......李先德(144)
我国农业活动温室气体减排的情景模拟、主要路径及政策措施
叶兴庆,程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张玉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伍振军,李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刘昌新(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摘要:农业活动是我国甲烷和氧化亚氮的重要排放源,在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农业部门肩负着重要责任。我国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走势取决于未来农业活动量变化和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变化两大因素。本文的预测模拟思路是,先预测主要农产品城乡人均消费量变化,再根据人口总量和城乡结构变化推算主要农产品消费总量变化,然后根据设定的自给率变化推算主要农产品国内生产量变化,最后根据设定的减排技术进步率变化推算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在本文设计的四种情景中,“低自给率+高技术进步率”情景不仅达峰时间早、峰值低,而且达峰后下降幅度大,应成为未来理想的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情景。为此,本文认为应从法律约束、行政规制、利益激励、道德感召等多维度综合施策,让农业生产者、农业服务商、农产品消费者、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尽快采取实际减排行动。
关键词:农业温室气体;情景模拟;减排路径;政策建议
“双碳”目标下我国奶牛产业如何发展
——基于全产业链视角的奶业碳排放研究
励汀郁,熊慧,王明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2030年和206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畜牧业是我国主要的碳排放源,如何在保障畜禽产品持续稳定供应的同时减少碳排放,事关居民美好生活所需,也事关“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以奶牛产业为例,基于全产业链视角,运用生命周期法测算公斤、2008—2020年奶业碳排放,并设计优质饲草日粮减排情景。研究发现,在奶牛日粮中以36公斤和9公斤苜蓿干草代替部分精料饲喂低、中、高产奶牛,可减少27%单位原奶碳排放;以人均牛奶消费量翻番、国内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为目标,在优质饲草模式下,奶业可在2036—2037年碳达峰,较当前模式达峰时间提前11年,峰值减少25.5%,此外,该模式下,草地碳汇可有效中和碳排放。优化饲草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饲草畜牧业是“双碳”目标下奶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奶牛产业;碳排放;碳达峰;生命周期评价法
抗逆力塑造:乡村社区应急治理新框架
金莹(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刘艳灵(重庆移通学院)
摘要:处于前沿阵地的乡村是应急治理的重难点与薄弱点,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效能的提升对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有重要的现实意蕴。以C市S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性观察与访谈掌握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治理措施,再基于抗逆力理论厘清乡村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逻辑,发现乡村在应急治理中存在危机防范意识淡薄、群众力量动员不足、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低、医疗卫生条件薄弱、疫情信息透明度低等治理困境。故应以坚持属地管理、构建基层应急治理联防联控网提高联治力,以强化危机意识、信息化赋能基层公共安全治理提高预防力,以重视基层医疗建设、强化公共卫生应急资源提高保障力,以加强普法教育、完善考核与监督提高法治力,以增强信息透明度、健全舆情应对机制提高公信力等方式增强乡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的抗逆力。
关键词:乡村应急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逆力理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土地管理困境:委托—代理的视角
蔡继明,李蒙蒙(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运用控制权理论,构建了一个“委托方—监督方—代理方”三层次的理论框架,对我国土地管理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中央政府通过控制权分配,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地方政府的用地行为,以期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但在实践中,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变通、合谋等隐蔽形式敷衍、软化土地管理的各项规定,使保护耕地的“刚性”约束变为“软约束”,最终陷入土地管理困境。本文引申出的重要启示,中央政府建立的激励约束机制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改变地方政府的以地谋利行为,应该赋予农村集体更多土地财产权利,从根本上降低地方政府以地谋利、以地生财的空间,进而化解土地管理困境。
关键词:土地管理;控制权;委托—代理;激励约束
农地“三权分置”下乡村振兴实现的理论、困境与路径
李怀(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
摘要:农地“三权分置”作为新发展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重大创新,应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构建新型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农地“三权分置”助推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在于,通过强化集体土地所有权管理功能统摄下稳定农户承包权的保障功能和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财产功能,最终通过农地“三重复合功能”发挥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从边际上提升农业发展效率,通过农业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当前农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中存在所有权实践地位强化排斥小农的困境、承包权主体地位弱化与固化的困境以及经营权大规模流转偏向导致的效率困境,背离了政策制定者预设的目标,不利于推进乡村振兴。为此,本文基于对上海松江的实践考察,提出以成员权的集体土地所有制、承包权自愿有偿退出与转让机制以及立足传统农民本位的农地经营权制度来健全农地“三权分置”的实现路径,培育固守农业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突破,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三权分置;乡村振兴;三重复合功能;新型职业农民
基于共识视角的新时代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研究
姜海(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
田双清,陈乐宾(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基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演进逻辑、现实难点和改革需求,通过构建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基本共识分析框架,解释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共识层级构成及其作用价值。研究发现,新时代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须协调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城乡、区域、要素“五大”关系,确立权责清晰、收益共享、城乡平等、资源高效、系统联动的理念价值取向;须从产权安排、管理体制、配套制度三方面创新制度框架设计;须细化参与主体、参与方式、价格形成、收益分配等程序规则约束,增强从顶层设计到实践操作不同层面的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共识,充分发挥社会共识的政策工具作用,为我国土地制度创新与政府治理优化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
关键词:土地要素市场化;市场经济体制;政府治理;制度改革;改革共识
乡规民约促进脱贫成果巩固的机制研究
——基于重庆市巫溪县实践的透视
王静,方冰雪,罗先文(西南大学商贸学院)
摘要:本文在透视重庆市巫溪县乡规民约助贫经验与绩效基础上,基于制度分析法解构了乡规民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内涵,分析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内容及要求,构建了乡规民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框架,提出了相应的机制与条件。研究认为,乡规民约是内含乡村治理、农村主体行为选择与关系处理规范的系统,在巫溪县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涉及全面脱贫大局、有效模式与体制机制以及相关精神财富等维度,需要依托持续减贫主体意识建构、主体行为激励与内生发展能力提升、集体行为助推与合作保障、组织创新与主体能力提升等机制,需要重塑乡规民约体系、促进规范机制协同、重塑社会网络与社会关系、促进实现方式创新。
关键词:乡规民约;巩固脱贫成果;促进机制
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及应对机制研究
张喜才(北京物资学院)
摘要: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大国大城小农。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面临宏微观环境的各种风险威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与逆全球化交织的百年大变局背景下,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网络安全和政策干预因素叠加,农产品供应链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农产品供应链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农户,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本文按照供应链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政府政策等五个方面将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分为自然灾害、动物疫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物流阻塞、网络崩溃、金融危机和政策干预等八类,提出全链条风险评估、全过程储备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全方位协调机制等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应对机制;最后,提出构建新型应急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突发事件;农产品;供应链安全;应对机制
直播电商与农产品上行价值重构:机理与实现路径
曾亿武,马长江(杭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李丽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郭红东(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直播电商集网络直播与电子商务的优势于一体,发展十分迅猛,正日益成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服务场景理论为逻辑基础,构建“场景革新—价值重构”分析框架,用以引导对直播电商型塑农产品上行的内在机理分析。相较于传统线下模式,直播电商通过营造高赋能的网络服务场景推动了农产品上行的价值重构,具体表现在直播电商模式使得农产品上行从长链价值传递转变为短链价值传递,从单一价值输出转变为多元价值输出,从单向价值独创转变为多方价值共创。为充分释放直播电商对农产品上行的价值重构红利,政府应重点围绕夯实农产品供应链基础、提升农民直播专业技能、加强农产品直播电商监管以及鼓励开展农产品直播行业自律等方面进行政策部署。
关键词:直播电商;农产品上行;农产品直播;服务场景;价值重构
中国主粮政策性农业保险:规则约束与政策优化
徐亮,朱晶,王学君(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世界各国为“对标”WTO相关规则约束最常采用的国内支持政策工具之一,中国也正以其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动国内农业政策制定的转型升级,在2018年6省24个产粮大县开展的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基础上,2021年6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本文从WTO国内支持规则约束视角分析了中国主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设计空间,研判了中国2018年探索的保险试点方案被沿用到此次大规模实践时在适应WTO规则上可能存在的挑战,并为后续扩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研究发现,主粮国内既有支持政策在推进上处于不同阶段,两类保险补贴被归为“绿箱”的可操作性也存在差异,实施稻谷、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和玉米收入保险在现阶段更为可取;按中国前期各地的探索方案,两类保险补贴实际上更有可能被归为“黄箱”措施;在贯彻主粮政策性农业保险“分品种施策”推进方式的同时,完全成本保险补贴需优化为“绿箱”措施,着力探索“全覆盖、非特定”主粮收入保险,并加强中央对地方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工作的具体指导。
关键词: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WTO规则;“绿箱”措施;“黄箱”措施
中国农业服务贸易的内涵、核算与发展对策
焦点(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
李春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在数字经济赋能农业服务体系的有利条件下,农业服务贸易已成为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培育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增长点。当前对农业服务贸易的研究和统计核算仍处于初步探讨阶段。论文从概念界定、内涵分类以及统计核算等方面构建了农业服务贸易的内容体系,分析了中国发展农业服务贸易的必要性,并在对比国内外农业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农业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服务贸易;统计核算;数字农业;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