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9期

作者:农业经济问题编辑部   发布时间: 2022-08-22
【字体:

《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


农村城镇化

城镇化路径选择:福利维度的考察......罗必良,洪炜杰(5)

中国经济迈上新的大台阶亟需加快推进城镇化......马晓河(18)

从分散到集聚:农村城镇化的理论、误区与改革......陆铭(27)


农村发展

中国小康思想的传承创新和社会建设的实践经验......宋洪远,魏佳朔(36)

嵌入视角下农村集体产权治理的实践逻辑及反思......田鹏(45)

资源贫乏型乡村如何实现内生发展——基于西部地区D村的乡建之路......赵秋倩,王进,夏显力(58)

乡村振兴视域下旅游驱动民族地区文化空间重构:一个四维分析框架......周梦,卢小丽,李星明,张祥(68)

社会交换理论下农村互助养老内在行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刘晓梅,刘冰冰(80)


数字化农业

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的作用机理和建设路径研究......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课题组(90)

基于农村电商融资的创新思维模式研究——以江苏省沭阳县花木行业为例......唐艺,刘昊,徐建奎(97)

国外农经

疫情下的全球食物安全及国际合作:中国的角色和应对策略......陈志钢,阮茂琦,张力文(106)

印度糖料国内支持被诉案:因由、争议点及对中国的启示......李天祥,臧星月,朱晶(117)


其他

农业科技进步和土地改良对我国耕地质量的影响......陈雨生,陈志敏,江一帆(132)


城镇化路径选择:福利维度的考察

罗必良,洪炜杰(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摘要:通过城市扩张谋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改善社会福利,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该同时兼顾效率、公平和安全等多重社会目标。本文基于宏观统计数据构建城镇化测度指标,并结合CLDS微观数据,讨论不同的城镇化模式特征对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幸福感和公平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心城市的扩张在提高城市居民福利水平的同时,会降低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和公平感水平;(2)改善城镇等级结构能够显著增进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公平感,但不会损害城市居民的福利水平;(3)县城人口规模扩大对于城乡居民的福利水平都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4)利用美国的新冠疫情数据发现,人口密度提高对疫情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容易导致公共卫生危机的激化。本文认为,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宏观格局中,优化城市等级梯度,强化县城与县城经济发展,将是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可能性策略。

关键词:城镇化;城市等级结构;县城;幸福感;公平感


中国经济迈上新的大台阶亟需加快推进城镇化

马晓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中高收入阶段,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水平提升速度最快。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这一阶段却表现出城镇化放缓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公共福利制度改革滞后,抬高了人口流动门槛,抑制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城镇化需要采取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推进战略,要从“促进大中小协调发展”转向上建“群”、中构“圈”、下强“底”扩“底”的战略思路,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建立有利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

关键词:新台阶;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


从分散到集聚:农村城镇化的理论、误区与改革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经济活动和人口的空间分布正在出现巨大的调整,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人口和经济逐步向着城市群以及大城市周边的都市圈集中。地理因素仍将是决定农村城镇化路径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人口集聚的城市周围,农村融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如果有产业发展潜力,可自发形成人口集聚的城镇。但在缺乏产业集聚基础的地区,则需在人口减少进程中走向农业、旅游、资源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附近城镇公共服务的可达性。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地理;集聚;公共服务


中国小康思想的传承创新和社会建设的实践经验

宋洪远(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

魏佳朔(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小康理念从千年梦想到百年目标,小康社会从理论创新到实践探索,小康进程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关于小康社会建设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稳定解决温饱问题、建设实现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历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的经验启示可以提炼概括为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坚持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引,坚持强化各方面制度保障,坚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思想;理论创新;社会建设


嵌入视角下农村集体产权治理的实践逻辑及反思

田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推进模式及多样化地域类型,使得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实践和制度改革呈现动态性、渐进性等特征,同时,农村集体产权的嵌入属性及其不同价值取向导致农村集体产权实现方式和治理机制兼具复杂性、整体性。完成身份界定、权能设置、组织“翻牌”后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如何通过产权治理过程中的主体重塑、目标融合、规则转型和机制健全,真正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归属清晰、权能完善、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基本目标,就成为农村集体产权所有制变迁和治理体系重构的关键。本研究在产权的“嵌入性假说”及农村集体产权的嵌入性理论视角基础上,进一步从权能结构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构建农村集体产权治理的类型化分析框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不同资源类型及其多元产权功能属性及权能价值取向的差异化治理机制进行系统的对比阐述。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从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治理能力提升、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以及政府监管体系优化等方面入手,有效规避改革风险,合理分担改革成本,共同分享改革红利,并通过重塑农村集体产权治理主体及其社会行动体系,切实保障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嵌入;治理机制


资源贫乏型乡村如何实现内生发展

——基于西部地区D村的乡建之路

赵秋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进(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夏显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当前中国农村普遍存在资源贫乏困境,严重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西部地区D村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深入了解资源贫乏型乡村蜕变提供了事实依据,揭示乡村内生发展的实现机制和典型经验。D村摸索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之路探索、萌芽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合作组织建设、变革期的土地制度改革与村治结构重塑、稳定发展期的治理有效实现与村庄特色建设等四个阶段的依次演进,既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微观缩影,也充分揭示了村庄能人牵头、复合产业建立、政府组织支持和要素变革行动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为乡村内生发展道路实现提供动力支持,彰显出人才、产业、政府、制度多维要素的驱动效应。

关键词:资源贫乏;内生发展;乡村振兴;实现机制


乡村振兴视域下旅游驱动民族地区文化空间重构:一个四维分析框架

周梦,卢小丽(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星明,张祥(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摘要:伴随着乡村旅游带来的流动性与现代性嵌入,民族地区乡村正经历着破碎化、脱域化、无序化等空间异化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本文从乡村空间的文化性出发,引入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关注乡村文化空间中表征情感与精神维度的生命文化空间,并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生命”四维一体的乡村文化空间系统。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体系,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构建旅游驱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的整体性分析框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村为例,提出旅游驱动下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的三重策略: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健全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培育民族文化自信,创新文化活态传承模式;优化利益分配格局,建立有效社区参与机制。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文化空间重构;空间生产;民族地区


社会交换理论下农村互助养老内在行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刘晓梅,刘冰冰(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农村互助养老是农村社会化养老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熟人社会网络和传统互帮互助的文化传统为互助养老提供了可能,但农村互助养老过程实质是一个社会交往过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交换理念。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从社会规则、相对资源和最小兴趣三个维度探讨了农村互助养老内在的行为逻辑,总结其实施困境,并对实践路径进行探究,主要包含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与传统文化的兼容并济、服务对象的精准定位以及健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三点内容。同时指出农村互助养老的出发点在于为农村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互助养老服务,而其可持续性发展却在于对服务供给主体需求和相对资源的满足情况,以期为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提供可行性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农村互助养老;社会交换理论;行为逻辑;实践路径


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的作用机理和建设路径研究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课题组


摘要: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我国农业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在深度融入到农业产业的全链条中,将为农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农业数据资源建设基础薄弱、大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农业数字技术研发和智能装备明显滞后、大数据分析应用与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要从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强化大数据分析应用、构建数据资源共享共赢合作生态、打造大数据建设成果集成应用示范区等方面入手,以“四轮驱动”方式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要把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作为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发展的“一号工程”予以推动,重点从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市场环境、财税金融、人才队伍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关键词: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作用机理;建设路径;大数据


基于农村电商融资的创新思维模式研究

——以江苏省沭阳县花木行业为例

唐艺(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刘昊,徐建奎(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沭阳县花木行业农村电商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及融资可得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引入政策性担保公司,在创新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探究担保机制下农村电商融资创新模式。研究发现,花木电商融资需求强烈,但融资可得性不高;固定资产规模、经营利润、金融知识水平、财务制度、信用等级等因素对农村电商融资可得性均具有显著影响。为解决目前农村电商融资约束这一痛点问题,本文提出了在担保机制下的线上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以及在担保机制下的传统银行信贷融资模式等创新农村电商融资模式。

关键词:农村电商;融资获得;政策性融资担保;供应链融资


疫情下的全球食物安全及国际合作:中国的角色和应对策略

陈志钢,阮茂琦(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张力文(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驻北京办事处)


摘要:疫情背景下国际食物市场失灵问题更加凸显,使得低收入国家、地区和脆弱群体面临更为严峻的食物和营养安全形势,加强食物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同时国际合作也面临着受疫情冲击导致的治理目标和手段变革、预算削减等挑战。疫情压力下,中国积极参与食物安全国际合作不仅有利于实现全球食物安全目标,也有助于保障中国食物安全。总结以往国际合作中遇到的瓶颈,中国需加强食物安全国际合作的统筹规划和区域层面合作,深入推进多边合作尤其是南南和三方合作,并鼓励非政府主体的参与;在经贸协调、农业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利用中国产业优势和发展经验帮助东道国提高食物产能并加强供应保障能力的建设。

关键词:COIVD-19疫情;食物安全;国际合作


印度糖料国内支持被诉案:因由、争议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李天祥,臧星月,朱晶(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2019年2月以来,巴西、澳大利亚、危地马拉三国分别就印度对甘蔗和食糖的国内支持超出入世承诺向WTO争端解决机构发起了诉讼。目前这三起案件正在等待WTO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三起案件争议的焦点在于对《农业协定》国内支持规则,尤其是市场价格支持(MPS)计算方法中关键变量的选取口径与取值范围存在不同的主张。文章在回顾这些案件的背景与进展的基础上,对相关争议点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有关数据就相关争议点对于案件裁决结果的影响进行量化比较与辨析。基于研究结论,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案件对于中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改革完善及参与国际规则谈判的相关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WTO诉讼;WTO规则;国内支持;印度;甘蔗和食糖


农业科技进步和土地改良对我国耕地质量的影响

陈雨生,陈志敏,江一帆(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2009—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科技进步、土地改良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通过莫兰指数检验得出我国耕地质量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得出,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土地改良对耕地质量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农、农业从业人员以及人均GDP也会对耕地质量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受灾面积会阻碍耕地质量的提升。本文认为要加快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积极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优化土地改良方案,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保障我国耕地质量稳步提升。

关键词:科技进步;土地改良;耕地质量;空间杜宾;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