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5期

作者:农业经济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8-22
【字体:

《农业经济问题》2022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陈锡文(4

数字农业

数字农业的福利效应——基于价值再创造与再分配视角的解构......马述忠,贺歌,郭继文(10

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农业发展中的作用......黄卓,王萍萍(27

大数据驱动的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谢康,易法敏,古飞婷(37

数字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与实施路径......李海艳(49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再检验——基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调节效应的视角......徐光顺,冯林(60


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吗——基于全国两大家庭农场示范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陈志刚,章颖(83)

中国苹果期货市场有效吗——基于非参数方法的检验......侯晓康,刘天军,袁雪霈(98


其他

中国居民家庭食物浪费的收入弹性、效应解析及模拟分析......张宗利,徐志刚(110

公共养老能替代土地养老吗——来自新农保影响农地租出的经验证据......汪险生,李宁,胡平峰,金晶(124

农民合作社研究的高质量学术成果——评徐志刚等《转型背景下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理论与经验》......孔祥智(144


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陈锡文(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摘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首先是坚持方向,其次是扎实推进。在实现共同富裕这个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是如何更快地提高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富裕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关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若干重要经验。农村普遍实施的四项基本制度让农民获得了最基本的权利,这对在农村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未来应更多关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何在消除农村贫困、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富裕;农民收入


数字农业的福利效应

——基于价值再创造与再分配视角的解构

马述忠,贺歌,郭继文(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农业不断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对农业整体的价值创造及各主体间的福利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已有文献,结合数字农业发展的客观实践,重新梳理了数字农业的定义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农业的价值再创造和价值再分配两个过程进行全面剖析。本文发现数字农业通过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的数字化实现了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的再创造,并通过农户市场中介”“市场中介消费者”“生产性服务商农户三个环节商流、资金流的重塑实现了价值再分配。进一步地,本文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框架对上述过程中的福利效应进行了详细解构,认为数字农业从功能和能力两个维度促进了农户、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出台数字农业相关政策措施,持续激发农业发展潜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数字农业;福利效应;价值再创造;价值再分配;可行能力理论


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黄卓,王萍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摘要:数字农业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由于触达范围有限、效率低、普惠性不足等缺点的存在,已无法满足数字农业发展的融资需求。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业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可以降低服务成本、触达更多农村客户,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无抵押品问题,有效解决数字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此外,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模式、基于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模式和基于大型金融科技平台的综合模式等一系列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模式的出现,在助力纾解数字农业融资困境同时也助推了数字农业的高效发展。为了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数字农业发展,文章提出应对的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数字农业;数字金融;大数据风控


大数据驱动的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谢康(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易法敏,古飞婷(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从以大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引领农业要素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视角,以数据要素重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分析为理论起点,探讨农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的物质基础、微观机制、转型路径与组织形式。研究表明:(1)农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的重点是通过数据重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形成农业数字化生产运营的根本性变革,农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经历数字化补课与数字化创新两个阶段,从数据支持型创新转向数据驱动型创新;(2)农业数字化创新生态系统构成大数据驱动的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代表性组织模式,其系统化、负责任和可持续特征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有助于解决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效率与公平的不完全相悖效应,从而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据生产要素;农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数字化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与实施路径

李海艳(宁波财经学院)

摘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数字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数字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实施路径。首先基于架构者理论,研究发现数字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内部架构者能量群、外部架构者调节群和数字农业创新生境三个方面。其次数字赋能下的能量群内部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能量群和调节群之间相互作用促进数字农业创新主体的集聚,进而逐渐形成复杂的数字农业创新链,包括数字农业企业创新链、产学研创新链和辅助创新链,多元化的链条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创新生态网络。最后提出“环境—主体—链条—网络”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实施路径,包括营造数字农业创新生态环境、打造数字农业创新生态“命运共同体”、优化数字农业多层次创新生态链、构建数字农业热带雨林式创新网络。

关键词:数字农业;创新生态系统;架构者理论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再检验

——基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调节效应的视角

徐光顺(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冯林(山东财经大学山东金融发展研究院)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分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与效果已得到学术共识,而关于两者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应的联合作用机理与效果仍有待深入探究。本文运用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数字普惠金融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1)整体来看,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能强化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应,且对使用深度的强化效果最明显;(3)在各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数字信贷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应的强化效果最为突出。因此,在借助数字技术赋予农户享有金融服务权利的同时,要格外重视农户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他们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获取能力与利用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人力资本投资;调节效应;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吗

——基于全国两大家庭农场示范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陈志刚,章颖(武汉大学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摘要:规模化经营是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农村金融发展对于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安徽省郎溪县、湖北省武汉市全国两大家庭农场示范区的调查数据,采用PSM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农业规模经营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1)农村金融发展能有效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正规金融显著促进农机投资的增加,非正规金融的作用体现在扩张土地流转规模上;(2)异质性检验表明,正规金融对促进较发达地区、种养混合型、养殖型和大农场农机投资增加的作用更突出,非正规金融在推动较发达地区、种植型和大农场土地流转规模扩张方面更具优势;(3)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正规金融通过加强劳动分工提高农机投资水平,地权稳定渠道不畅通;非正规金融通过提高地权稳定性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张,劳动分工效应未得到验证。因此,大力促进正规和非正规金融发展,满足不同地区、类型和规模农场的多样化融资需求,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农地流入;农机投资;规模经营


中国苹果期货市场有效吗——基于非参数方法的检验

侯晓康,刘天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袁雪霈(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苹果期货作为全球首创鲜果期货品种,其市场是否有效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郑州商品交易所苹果期货市场及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主产区现货市场的数据,运用Wild BootstrapARDL等非参数方法对苹果期货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苹果期货市场满足随机游走RWⅠRWⅡRWⅢ形式的弱式有效市场假设,苹果期货价格能够有效反映市场供需状况,具有价格标杆的作用;苹果期货市场与山东栖霞和陕西洛川为代表的苹果优势主产区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均衡关系。

关键词:苹果期货;苹果现货;市场效率;非参数检验


中国居民家庭食物浪费的收入弹性、效应解析及模拟分析

张宗利,徐志刚(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食物浪费不仅导致食物生产和分销过程浪费大量资源,还增加垃圾处理压力和温室气体排放,挑战粮食安全。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解析了收入增长影响家庭食物浪费的数量效应和结构效应。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收入增长会显著提高居民家庭食物浪费量,食物浪费收入弹性为0.26,其中,数量效应表现为收入增长提高谷物类、蔬菜类和肉蛋奶类食物的浪费量,包括通过提高家庭食物浪费率对食物浪费量产生影响;结构效应表现为收入增长降低蔬菜类食物浪费量占比,提高肉蛋奶类食物浪费量占比,但对谷物类食物浪费量占比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收入增长与家庭食物浪费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两种方案的模拟结果均显示,2030年前我国人均食物浪费量和食物浪费总量仍会继续上升,有必要制定和实施遏制居民家庭食物浪费的具体干预措施。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收入增长对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浪费的作用更强,因此干预措施制定应着重关注农村地区家庭食物浪费问题。

关键词:食物浪费;收入弹性;数量效应;结构效应;模拟预测


公共养老能替代土地养老吗

——来自“新农保”影响农地租出的经验证据

汪险生(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李宁(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

胡平峰(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金晶(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地权交易能够提升地权价值,从而能进一步增强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因此,土地租出与土地养老其实并不冲突,新农保能通过替代土地养老而促进土地租出的命题也就难以成立。同时,农民早期缴费档次低,使得早期参加新农保有较高的收益率,这可能促成早期参保对农地租出有促进作用和对土地养老有替代效果。为此,本文利用201020185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以2012年处于缴费期的中老年人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农户参保对土地租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农户参保后土地租出率平均下降了2.4个百分点。参保收益率和贴现率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使参保对土地租出的影响呈现异质性,体现为老年人口参保收益率较高和低收入群体贴现率较高,导致参保后土地租出率的下降主要发生在无老年人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男性参保收益率更低导致家庭男性参保更会使土地租出率下降。机制分析显示参保降低了家庭的闲暇消费,促进了农户从事自家农业,尤其提高了家庭女性的劳动供给。结果表明新农保对土地养老的替代关系并不存在。

关键词:新农保;土地租出;劳动供给;土地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