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2期

作者:农业经济问题编辑部   发布时间: 2022-08-22
【字体:

《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12期目录及摘要


土地问题

建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历程与历史经验......张兰;冯淑怡(4)

建党百年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动态演进与逻辑......徐亚东(16)

财产化还是治理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目标厘定与方案构建......魏程琳(37)


农产品流通与贸易

入世2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及趋势展望......马洪涛(50)

“菜篮子”产品供需适配性:机理、效应与治理路径......谢艳乐;祁春节(55)

农产品交易市场能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载体吗———基于供应链学习理论的案例比较......张益丰;颜冠群(69)


组织与制度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陈一明(8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嬗变:嵌入性视角下发展动力机制变迁......谢宗藩;肖媚;王媚(92)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势、典型案例剖析及思路举措......肖红波;陈萌萌(104)

«反垄断法»农业适用除外主体研究———关于«反垄断法»56条的修法建议......雷希(116)


其他

面向2035年的中国反贫困战略研究......檀学文;谭清香(126)

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的意义、挑战与对策......毛长青;许鹤瀛;韩喜平(137)


建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历程与历史经验

张兰,冯淑怡(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以建党百年为时间轴,遵循“阶段目标—土地政策(制度)—改革成效及问题”的逻辑思路,围绕土地产权制度和市场化政策两方面,系统梳理党的百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历程,归纳总结有益于新时代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研究表明,依据不同时期的阶段目标,党中央制定了不同的农村土地政策,有效解决了各时期的土地问题,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进而推动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建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以下经验启示,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并依据新形势、新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土地政策;四是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在推进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逐步增强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作用;五是始终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在维护农民公平享有农村土地承载的福利保障的同时,通过更高效的制度安排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和创造更多物质财富。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制度演进;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



建党百年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动态演进与逻辑

徐亚东(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大历史观”,在梳理农地制度演进的基础上,分析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这有助于党和国家判断并顺应历史潮流,制定科学有效的农地政策。研究发现,第一,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经历了5次农地制度变迁,分别是由“国家公有、农民经营”向“农民私有、农民经营”、向“地主所有、租赁经营”、向“农民私有、农民经营”、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向“集体所有、农民经营”转变;本文构建“国内国际环境与农地制度调整变迁”理论分析框架,解释了中国农地制度百年变迁史。第二,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表明,每次农地制度变迁都伴随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以及党和国家战略重点转移。第三,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实践逻辑表明,农地制度调整是党和国家在推进农地制度变迁时,结合国内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制度实施过程中经验总结对农地制度进行的修正。第四,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理论逻辑表明,党和国家在推进农地制度变迁和调整过程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中国农村实践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农地制度变迁;逻辑;大历史观



财产化还是治理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目标厘定与方案构建

魏程琳(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摘要:本文旨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能否如期实现目标,取决于改革方案的思路和方向。以租代售或直接入市的宅基地财产化改革方案,将目光聚焦于工商业发达区域农民的个体性诉求,遮蔽了农村宅基地制度实践面临的普遍性治理难题,偏离了“三权分置”改革的前提目标(完善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政策)和乡村振兴主战场(工商业欠发达的普通农村)。在工商业发达的城中村、城郊村,农民房屋和宅基地通过出租自然完成“三权分置”过程,宅基地和房屋鲜有闲置;而在工商业欠发达的普通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民的福利保障,将继续发挥为留村农民提升生活质量、为进城农民保留返乡退路的功能。鉴于此,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应围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和主战场,构建治理化取向的改革方案,不断提升农民集体在宅基地资源规划、整合、统筹利用方面的治理能力,切实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同时警惕借“三权分置”之名行小产权房合法化之实的地方行动。

关键词:宅基地“三权分置”;目标厘定;乡村振兴;方案构建;治理能力


入世2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及趋势展望

马洪涛(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摘要: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过去20年中国发展成为农产品贸易大国,未来20年中国将由农产品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呈稳定和快速增长态势,不仅成为国内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驱动力,也是世界众多国家经济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本文深入分析入世2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并对未来20年农产品贸易形势进行预测,提出促进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入世;变化趋势;展望


“菜篮子”产品供需适配性:机理、效应与治理路径

谢艳乐,祁春节(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与居民消费需求密切相关,从适配的角度实现“菜篮子”产品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有助于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守护好居民“舌尖上的安全与幸福”。在此形势下,梳理“菜篮子”产品供需变动的演进历程,从供需总量适配性、供需结构适配性、供需质量适配性与供需营养均衡适配性四个维度提出“菜篮子”产品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机理,探究其供需适配性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质量经济效应和福利经济效应,并针对现有二者不适配存在的相应问题以揭示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次治理机制问题。基于此,以提高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农副产品高质量发展韧性为出发点,提出内嵌技术和制度的“菜篮子”产品供需适配的治理路径,以期实现“菜篮子”产品高质量供需的美好契合。

关键词:“菜篮子”产品;供给;需求;适配性;治理机制


农产品交易市场能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载体吗

——基于供应链学习理论的案例比较

张益丰,颜冠群(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渠道创新进行研究,有助于加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利益联结。本文借助供应链学习理论,研究以农产品交易市场为社会化服务中枢、促进供应链学习并形成整合的运行机理,通过多案例比较论证了以下观点:(1)农产品交易市场中引入传统供应链外部元素,通过供应链学习来形成供应链整合,有利于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2)兼具服务功能的创新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将成为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但其社会化服务供应具有地理边界,无法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完全替代品;(3)供应链整合的不同生命周期内交易市场定位有差异,初期市场重点协调外部社会化服务供应,成熟期成为供应链整合与服务供应的主导者。

关键词:供应链学习;农产品交易市场;产业融合;农产品供应链;社会化服务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

陈一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能通过有效发挥二者的多样化功能,循序渐进地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不断提升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和发展效益,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增强“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已有实践和本文研究证明,二者融合发展能通过科技创新的技术协同作用,发挥信息技术创新中的乘数效应和溢出效应,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出,并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现阶段中国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存在融合发展程度不深、范围不广、方式不全、支撑不足等问题,故亟待构建和完善引导激励机制、多方协同投入机制、科学评价机制、人才培育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的机制创新,进而全面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逻辑框架;机制创新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嬗变:嵌入性视角下发展动力机制变迁

谢宗藩(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肖媚(中共邵东市委党校)

王媚(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发展动力机制变迁引致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历经三次嬗变:一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集体化过程中从弱到强再至僵化的变迁;二是改革开放后“去集体化”过程中从僵化到新生再至弱化的变迁;三是十八大以来改革深化过程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构的变迁。鉴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受到其所嵌入经济社会网络的深刻影响,本文基于嵌入性视角从制度嵌入、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及认知嵌入等维度出发,探析发展动力机制变迁如何致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嬗变。研究发现,政府政策制度导向、所处经济社会网络结构位置、社会关系网络和农民认知程度等嵌入性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动力机制,因此需要从制度、结构、关系及认知四个维度针对性地优化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动力机制。

关键词:嵌入性理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动力机制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势、典型案例剖析及思路举措

肖红波,陈萌萌(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全国12个省份96个村庄调研数据,首先,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势,当前我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总体发展向好,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异质性问题仍然突出,样本试点地区产权改革全部如期完成,但存在基层人员保障不足、产业发展困难、分红数额偏低等问题。然后,重点对典型试点村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集体经济强村、富裕村和薄弱村集体经济的实践经验及发展规律。最后,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规划的四类村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及举措,为未来集体经济发展实践和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典型案例;集体产权改革;发展思路


«反垄断法»农业适用除外主体研究———关于«反垄断法»第56条的修法建议

雷希(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反垄断法》第56条农业适用除外主体规定语义模糊,解释论难以廓清。该条蕴含着保护农业生产者和扶持农业发展双重立法目的,分别体现了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然从当前实践质效来看,双重立法目的不仅使条文含义模糊加剧,且滋生内在矛盾。综合《反垄断法》内在逻辑、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及域外实践经验多重因素,更宜坚持保护农业生产者这个单一立法目的,对诸如扶持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立法目的予以舍弃。为此,建议将《反垄断法》第56条中“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的表述修改为“农业生产者及其经济组织”。

关键词: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农业生产者;农村经济组织;反垄断法修改



面向2035年的中国反贫困战略研究

檀学文,谭清香(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摘要:在新发展格局中,缓解相对贫困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面向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目标要求,中国需要实行反贫困战略与政策转型。相对贫困具有发展能力和机会缺失的绝对内核,相对于社会一般群体存在明显的发展水平相对剥夺。本文据此提出由四类标准组成多元相对贫困标准体系,以及相应的缓解相对贫困的三方面目标。中国缓解相对贫困应实施“三支柱”战略、常规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分阶段战略。在新的国家治理方略下,相对贫困治理要转向常规化,缓解相对贫困战略可嵌入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共享繁荣发展战略。

关键词:反贫困战略;相对贫困;多元相对贫困标准;共同富裕;共享繁荣发展



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的意义、挑战与对策

毛长青(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许鹤瀛(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

韩喜平(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是党中央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两个大局,贯彻粮食安全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国种业发展虽已取得积极成效,但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未来必须在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应用、突破性品种选育、种业龙头企业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实现突破。

关键词:粮食安全;种业振兴行动;乡村振兴;种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