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0期

发布时间: 2021-05-10
【字体:

从国际视野看中国农业经济研究......樊胜根()

 

产业经济

中国财政扶贫的理论生成、实践进展与“十四五”取向......邓金钱()

破除自给率越高粮食越安全的迷误......辛翔飞刘锐王济民(19)

农业水价改革的利益相容政策研究——基于山东省的案例分析......蔡威熙周玉玺胡继连(32)

小额贷款公司的支农“异化”与制度选择......刘骏(40)

 

农村发展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政策工具选择与运用的逻辑——以江西省余江区为例......张军涛张世政(51)

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思考......王向阳谭静申学锋(61)

论村级治理行政化———以乡镇政府中心工作推进为切入点的分析......李祖佩钟涨宝(68)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乡村治理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沈费伟袁欢(80)

农村厕所改革对农民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研究......刘传明刘越(89)

 

国外农经

“十四五”农业国际合作若干重大问题前瞻......胡冰川(103)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与东盟区域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及对策......谭砚文李丛希陈志钢(113)

 

其他

联合社组织模式与合作稳定性基于行动理论视角......黄斌张琛孔祥智(122)

家庭自主性与农民城市化的实践类型......卢青青(135)


 

从国际视野看中国农业经济研究

樊胜根(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以技术为主导的农业绿色革命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但也带来自然环境退化和营养不良的双重挑战面对气候变化、营养不良及技术快速变革对全球农业与食物系统的挑战农业经济学界应抓紧研究世界性的问题在绿色发展框架下构建包括营养与健康的多目标农业食物系统以大数据为支撑形成多学科融合的理论体系、研究框架和实证分析范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同时主动把中国案例、中国经验带到国际发展、全球食物系统治理中去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发展气候变化营养健康食物系统

 

中国财政扶贫的理论生成、实践进展与“十四五”取向

邓金钱(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扶贫开发取得史无前例的成就财政扶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困治理体系中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本文从财政理论逻辑范式“由物到人”的转型出发探究了中国财政扶贫的理论生成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本财政”理论“人本财政”的理论逻辑出发根据财政扶贫的启动、财政开发式扶贫、财政集中力量扶贫攻坚、财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四个阶段梳理中国财政扶贫的实践进展及其阶段性特征并围绕“精准方略”的全过程分析“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财政支持体系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十四五”时期财政扶贫要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问题更加突出财政支持的保底性和靶向性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高质量减贫制度体系

关键词财政扶贫人本财政精准方略相对贫困“十四五”取向

 

破除自给率越高粮食越安全的迷误

辛翔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刘锐(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王济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粮食自给水平的演进历程大致经历了近乎完全自给、高度自给和基本自给三个阶段呈现出自给率下降并伴随着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上升的显著特征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粮食自给率明显下降但通过增加国内供给和进口供给粮食安全保障处于历史最好水平阶段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得益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构基于我国水土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和国内外粮食市场因素的新变化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应注重加大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力度实现粮食数量、质量、生态和产业四个安全以粮食自给总量目标替代自给率目标合理设定粮食自给水平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利益进一步激活粮食生产内在动力加大力度推进全球粮食供给体系和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确保“适度进口”战略落地实施

关键词粮食自给率粮食安全关系演变启示对策建议

 

 

农业水价改革的利益相容政策研究——基于山东省的案例分析

蔡威熙(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周玉玺(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胡继连(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中国的农业水价改革困难重重历经数十年艰难前行仍不得善终从农业水价改革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来看保障供水方、用水方和水资源所有者在农业水价改革中的各自利益最大化是农业水价改革的重要前提条件现有的农业水价改革政策较好地保障了供水方和水资源所有者的利益但是用水方的利益只在改革试点的局部地域和短时期内有一定保障其收益来源的外生性和不确定性衍生出了农业水价改革政策存在的利益不相容缺陷为了保障农业水价改革的顺利实施建议农业水价改革的政策设计朝着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容的方向进行完善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消除用水方的农业水价改革收益的外生性和不确定性保障用水方在农业水价改革中能够获得可靠、对等、稳定、持久的收益具体的政策完善建议包括供水方让利补贴用水方、水资源所有者奖励节约用水者、保护价收购农业节余水权等关键词农业水价改革利益相容原理改革收益内生化

 

小额贷款公司的支农“异化”与制度选择

刘骏(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摘要:小额贷款公司制度为小额贷款公司预设了支农的普惠金融功能但网点分布偏离农村、资金支农率低的现状表明理想与现实存有较大差距偏移支农目标的倾向较为明显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国家放开民间资本金融管制的“拟制产品”实际肩负了收编民间金融与实现普惠金融的双重目标相关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制度内容与制度目标的匹配程度然而初创阶段的小额贷款公司制度仅有规范民间金融之实质却无激励普惠金融之内核尤其是过于强调支农义务设定而忽视发展权利安排违背了金融制度应有的激励结构要求成为小额贷款公司支农异化的现实根源对此将来在小额贷款公司制度设计上可选用以下两种方案一是考虑到小额贷款公司本身缺乏支农意愿通过剥离既有的强制性支农义务而将其改造成一个单纯规范民间金融的可选择方案二是针对支农的激励不足问题借助利益诱导型的行为激励促使小额贷款公司演变成商业性的普惠金融供给者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支农异化激励机制民间金融普惠金融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政策工具选择与运用的逻辑——以江西省余江区为例

张军涛,张世政(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政策工具选择与运用的逻辑能够反映出政府实现政策目标的决策行为和政策实施的路径设计展现政策工具与政府治理和政策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多重政策目标、经济社会资源、农民群体特征以及复杂的改革环境等因素对政策工具的选择有影响江西省余江区借助混合性政策工具为市场配置农村宅基地资源奠定了基础组合使用自愿性和混合性两种政策工具将改革措施深度嵌入乡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创造性地实现了政策工具与制度体系和政策模式的有机结合余江区的试点经验体现在基于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依据政策工具的特性、功能和实际作用构建制度体系产生有利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目标实现的政策工具效应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工具余江区

 

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思考

王向阳,谭静,申学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摘要: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前提其内涵是充分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化解二元经济结构困局最终根据城乡产业功能实现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集聚本文分析了城乡要素流动的大致轨迹与逻辑基于对城乡要素流动理论演变的梳理提出以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为方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思路与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应坚持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基本方向深化农村产权制度等相关改革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充分发挥财政引领作用一方面促进各种要素回流乡村另一方面做好农民工市民化的配套服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理论框架思路与政策

 

论村级治理行政化——以乡镇政府中心工作推进为切入点的分析

李祖佩,钟涨宝(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随着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深刻调整作为村级治理变革主要表现形式的村级治理行政化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结合实地调查经验将乡镇政府中心工作划分为发展型、协调型和服务型三种类型并分别从主体和规则两个层面探究三种类型中心工作推进中村级治理行政化的形塑机制研究表明乡镇政府围绕中心工作的“任务性行政介入”是村级治理行政化的主要形塑机制村级治理行政化作为乡镇政府在特定制度环境下的一种策略选择亦是作为克服“最后一公里”困境的一种努力村级治理行政化在解决既有问题的同时再生出新的问题这需要结合不同地区基层政府的工作实际和具体处境实现行政逻辑与治理逻辑的动态均衡进而为实现治理现代化提供契合不同地方实际发展需要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中心工作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村级治理行政化治理现代化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乡村治理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

沈费伟,袁欢(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大数据时代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嵌入乡村从而塑造了数字乡村治理模式本研究在论证“数字乡村”与“公共池塘”契合度的基础上运用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从行为动机、制度支持、资源供给、公共参与和监督机制五个维度阐明数字乡村的实践逻辑数字乡村治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向为更好地释放信息技术的治理效能未来需要从传统乡村管理到数字乡村治理的理念转变从政府权威管控到社会网络构建的结构优化从外生资源驱动到内生需求发展的动力转换以及从封闭分割应用到数字参与赋能的治理创新以此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最终提升乡村振兴绩效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数字乡村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治理乡村振兴

 

农村厕所改革对农民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研究

刘传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刘越(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

摘要:本文基于2010—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农村厕所改革对农民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为了解决农村厕所改革与农民医疗卫生支出存在的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农村自来水厂的个数作为农村厕所改革的工具变量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厕所改革对农民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农村厕所改革显著降低了农民医疗卫生支出()痢疾发病率在农村厕所改革与农民医疗卫生支出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农村厕所改革通过减少痢疾发病率降低农村医疗卫生支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农村厕所改革与农民医疗卫生支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农村厕所改革对农村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农村厕所改革对农民医疗卫生支出的负向影响较强中西部地区农村厕所改革对农民医疗卫生支出的负向影响较弱

关键词农村厕所改革农民医疗卫生支出工具变量2SLS

 

“十四五”农业国际合作若干重大问题前瞻

胡冰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摘要:“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在国际合作中取得巨大成就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十四五”期间中国农业国际合作将面临全新的挑战本文从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与农业科技合作三个维度全面分析“十三五”期间农业国际合作的发展变化并对“十四五”期间农业国际合作的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讨论结果显示在战术层面对全球农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空间仍然很大在战略层面则需要有更多的时间韧性与更合理的构架设计“十四五”期间农业国际合作除了需要解决具体现实问题还需要面向全球建构更为系统、灵活、开放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农业国际合作对策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与东盟区域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及对策

谭砚文,李丛希(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志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东盟地区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形势严峻东盟成员国在加强集体应对的同时各个国家也相继出台更严格的防控措施为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东盟各国普遍采取了稳定农产品价格限制大米、鸡蛋出口加大农业的财政支持等政策然而越南、柬埔寨等东盟成员国的大米出口限制措施会造成区域粮食供求不平衡影响区域粮食安全也会间接导致中国粮食的价格上涨因此在中国-东盟协同防控疫情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双边贸易磋商稳定区域农产品供应链建立和完善区域农产品供给的协调机制和农业风险预警机制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农产品供应链粮食安全

 

联合社组织模式与合作稳定性基于行动理论视角

黄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张琛(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孔祥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摘要:基于“行动理论”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两家联合社不同阶段的行动系统演变历程进行剖析深入探究联合社组织模式创新与合作稳定性之间的作用机制关系解释了为何有些联合社“貌合心离”而有些却“同舟共济”的现象研究表明联合社组织模式创新后通过发挥好“工具”与“规范”的作用化解行动系统中的内在矛盾实现了合作稳定性的提升“工具”方面联合社通过畅通人、地、钱、信息等要素流动推动了作业平台、融资平台、销售平台的搭建强化了服务链、金融链以及产品链的构建“规范”方面联合社通过完善有利于自身规范性成长的制度为行动系统中“工具”的运用甚至整个行动系统对合作稳定性产生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提升联合社合作稳定性要重视组织模式创新的合理性并探索成员结构中的企业参与方式

关键词行动理论联合社合作稳定性

 

家庭自主性与农民城市化的实践类型

卢青青(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本文将农民作为城市化自为主体,立足实践经验,从家庭自主性视角建构农民城市化的实践类型,丰富和拓展农民城市化研究。基于农民城市化意愿及其能力的双重分析,发现以阶层流动为目标的发展型家庭进城意愿较高,其中在进城能力较强的长三角发达地区农民实现的是完全城市化,而在能力次之的江汉平原、华北平原农业型村庄则只实现了半城市化;以社会生活为目标的生活型家庭进城意愿较低,其中珠三角发达地区农民在半工半租的村庄福利笼罩下具有典型的逆城市化倾向,而西南边陲地区在城市化意愿和能力都较低的情况下,农民融于日常生活而表现为去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存在客观的区域差异,要分类施策,同时也要重视农民家庭在城市化中的关键角色。

关键词:家庭自主性;城市化意愿;城市化能力;区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