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
2020 年农民增收: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与应对建议......程国强,朱满德(4)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及稳定产量的建议......钟 钰,普蓂喆,刘明月,牛坤玉,张 琳(13)
新冠肺炎疫情对苹果产业影响及对策分析......刘天军,张 丽,刘军弟,霍学喜(23)
土地问题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钱忠好,牟 燕.(28)
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户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关系再审视——来自固定粮农和地块的证据......杨宗耀,仇焕广,纪月清(37)
农地市场化流转与农民多维权益实现困局——来自河南省孟楼镇的观察......杜书云,徐景霞,牛文涛(49)
农地流转中村集体的角色定位与“三权”权能完善......程久苗(58)
农村宅基地抵押融资信用风险防范研究:基于横向监督的视角......张 琴,高小玉(66)
农村金融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理论与中国案例......许玉韫,张龙耀(72)
农业保险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制度约束与改革......冯文丽,苏晓鹏(82)
涉农网络借贷平台的信息不对称缓释机制研究......何 婧(89)
农民问题
什么样的农场主在经营中国的家庭农场......郜亮亮,杜志雄,谭洪业(98)
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及其稳定性分析......吕 丹,李明珠(111)
“带权进城”: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处置的一种思路......杜宇能,刘 娟,向 涛(124)
村庄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逻辑与进路——基于3个典型案例的研究......汪杰贵(133)
2020年农民增收: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与应对建议
程国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朱满德(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将从多个渠道、多重方式对今年农民增收带来严重冲击,其中对工资性收入影响尤为突出。疫情在全球加速扩散,对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冲击严重,通过全球供应链影响我国产业经营和农民就业,今年后期农民持续增收挑战巨大。本文认为必须统筹疫情防控和 经济社会发展两线作战;加快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文化旅游产业振兴,加大创新创业支持,恢复和稳定农民就业增收;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实施产业提升工程,提升风险治理能力,稳住和促进农业经营增收;加强国际疫情研判,抓紧做好防范应对,稳住农民增收基础。要对标问题、攻坚克难、系统发力,通过一揽子政策助力农民持续增收,力争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农民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全面小康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及稳定产量的建议
钟 钰,普蓂喆,刘明月,牛坤玉,张 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稳定粮食安全根基是应对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有力保障。 疫情期间,充足的粮食供给再次发挥了安天下、稳民心的作用。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疫情对粮食生产经营的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有限的,疫情持续也带来农资价格上涨、物资到位迟缓等问题。 但种粮效益 低、农业气象偏差、传统病虫害与输入性虫害叠加、国际经贸形势日趋复杂等挑战交织,是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供应稳定的主要挑战。要高度重视抗疫战线拉长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疏通农资供应渠道、有序组织返田返工,更要稳住政策支持,完善设施装备配套,强化技术支撑,做好防灾 减灾。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粮食;支持政策;减灾防灾
新冠肺炎疫情对苹果产业影响及对策分析
刘天军,张 丽,刘军弟,霍学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推动苹果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产业经济研究室基于 987 名苹果相产业者的调研数据,从生产、储藏和销售环节系统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苹果产业 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苹果生产环节对农资、劳动力、苗木供给和果园管理影响较大;在储藏环节涉果企业复工难,贮藏苹果出库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贮藏企业、果农面临亏损风险;在苹果销售环节终端市场消费低迷、价格呈低走态势。
关键词:对策;影响;苹果生产、苹果产量与销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钱忠好(扬州大学商学院)
牟燕(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
摘要:我国正处于城乡中国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持续变迁,农业和乡村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本文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以促进乡村振兴。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决定了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必须从乡村内部出发,寻找撬动实现乡村振兴的支点。要围绕“实权”与“流动”两个维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制度保障。“实权”是要将农地产权落到实处,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要明确农地各项产权权能的内含、外延,要把农地产权落实到具体的权利主体身上。“流动”是要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在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的管控下,实现土地资源的自由市场流动。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地制度;农用地;建设用地;宅基地
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户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关系再审视——来自固定粮农和地块的证据
杨宗耀(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仇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纪月清(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农户经营规模和土地生产率关系是发展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议题之一。 本文在土地流转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讨论了我国农户经营规模扩大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测量两者之间关系面临的种种干扰。除了农户规模本身的作用外,理论和实证检验均表明存在土地流转市场时不同规模农户在土地生产率上的差异还可能源于农户和土地的异质性,譬如土地更多流向经营能力强的农户、流转多劣地等等。基于固定农户的固定地块数据可以有效控制异质性的实证策略,本文利用4个省两期跟踪调查数据对两者关系进行了再检验。研究发现,来自固定农户固定 地块的证据表明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并不会影响粮食单产,而不控制固定地块时往往会得到两者负相关的伪结论,并且仅控制固定农户时上述伪结论更为明显。这一结果意味着不必担心规模经营会威胁粮食供给。
关键词:农户经营规模;土地生产率;异质性;固定地块
农地市场化流转与农民多维权益实现困局——来自河南省孟楼镇的观察
杜书云( 郑州大学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心)
徐景霞(郑州大学商学院)
牛文涛(郑州大学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心)
摘要:基于中部省份孟楼镇的相关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农地市场化流转中农民群体多维权益实现困局及其成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农地为农民群体所提供的就业功能在其流转后被逐步剥离,本地就业机会的缺失以及异地非农就业的“技能门槛”,构成了这一群体就业权益实现的重要约束。农地作为乡村文化的有形载体在其流转后趋于弱化,外出务工者带回的“城市文化”与传统乡村文化的冲突引致了农民群体价值取向的重构,构成了农地流转中这一群体文化 权益相对缺失的重要原因。 农地市场化流转制度不完善导致流转收益分配合理性的相对不足,以及基层政府以“经济权益”实现为主的农地流转工作理念与农民非经济权益意识觉醒之间的 冲突则进一步恶化了农民群体多维权益实现的困局。
关键词:农地流转;多维权益;非经济权益;市场化
农地流转中村集体的角色定位与“三权”权能完善
程久苗(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法,基于强化农地流转过程中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完善农地流转权能设计,优化农地流转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应明确村集体在农地流转中的法律地位和重要作用;集体土地所有权享有农地流转的管理与服务权能,农户土地承包权拥有 农地流转的决策与收益权能,土地经营权体现为劳动生产和经营收益权能;促进农地流转由农户自发流转向村集体委托—代理流转方式的转化。现阶段应强化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地流转管理 与服务权能,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村集体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错位。
关键词:农地流转;三权分置;集体土地所有权;村集体
农村宅基地抵押融资信用风险防范研究:基于横向监督的视角
张琴,高小玉(宁波大学商学院)
摘要:农村宅基地抵押融资有助于缓解农户的融资约束。但与此同时,试点地区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首先从抵押物、农户和金融机构三个层面对农村宅基地 抵押融资信用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横向监督机制在金融机构防范农村宅基地抵押融资信用风险的作用,数理模型分析结果亦表明引入利益相关的第三方组织即横向监督者有助于金融机构防范信用风险,而且横向监督者惩罚力度的大小和不同惩罚方式的选 择都可能对信用风险造成影响。最后,本文从合理选择第三方组织、提升横向监督者对农户惩罚敏感度的识别能力以及有效设置惩罚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宅基地抵押融资;信用风险;横向监督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理论与中国案例
许玉韫,张龙耀(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随着农村电商、物联网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开始向数字化转型,本文对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借助于电商平台、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应用和技术,能够降低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构建农村数字化信用评价体系,优化风险控制策略,最终提高金融供给效率。目前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已形成互联网企业驱动和数字化农业企业驱动两种模式,但是仍面临资金成本高、数字足迹缺乏和信息孤岛等问题,限制其作用的发挥。未来应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支持和规范涉农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最终完善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供应链金融贡献创新模式。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供应链金融;数字金融;电商平台
农业保险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制度约束与改革
冯文丽(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苏晓鹏(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农业保险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在制度层面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更高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管理体系还不健全;政策目标还不明确;财政补贴制度有待优化;农业保险产品不合需求;市场竞争规则尚未建立;风险保障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大灾风险分散制度仍不健全。基于此,本文提出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农业保 险制度改革建议,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健全农业保险管理体系;明确农业保险政策目标;优化农业保险补贴制度;设计多元化农险产品体系;制定农业保险市场竞争规则;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关键词:农业保险;乡村振兴战略;农业支持保护;保险市场;保费补贴
涉农网络借贷平台的信息不对称缓释机制研究
何婧(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贷信贷配给的核心问题,涉农网络借贷平台是否构建了缓解农户信贷配给、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新路径? 克服信息不对称机制是什么?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分析参与者多元、信息传递多向的涉农网络借贷平台如何破解信息博弈困境,将信息交流机制分解成认证、传递、发掘三方面,从大数据的信息挖掘机制、网络借款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认证机制、借款人和投资者、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扩散机制三种渠道,试图清晰刻画涉农网络借贷平台在信息传递、收集和发现机制方面的作用机制,同时提出了现阶段三种机制运行模式存在的不足,给出供给优化政策建议。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询农户信贷配给成因及化解路径,也为涉农网络借贷平台更好地服务农村金融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涉农网络借贷;大数据
什么样的农场主在经营中国的家庭农场
郜亮亮,杜志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谭洪业(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全国31省在2014—2018年监测数据,对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的年龄、教育 水平等特征及变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场主性别呈“男九女一”特征;农场主平均47岁;农场 主学历教育水平方面,50%-60%为初中及以下,至少1/3为高中(中专或职高),10%左右为大专及以上(含本科和研究生);八到九成农场主接受再教育培训,平均每年接受3类培训;农场主平 均有57年规模经营经历,但越来越多的没有规模经营经历和经历短的人成为农场主;近六成农场主有1种以上从业经历,他们至少有2种经历,最多的有6到9种经历;八成农场主是本村的,九成是本乡的。本文认为下一步应完善农业劳动力市场,健全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农业职业化步伐。
关键词:家庭农场;农场主;人力资本水平;从业经历
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及其稳定性分析
吕丹,李明珠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基于西方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模型,本文阐述了“新乡贤” 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意义与作用,通过构建乡村治理中的乡镇政府、村“两委”和乡贤理事会为 博弈双方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双方在乡村社会外生权威缺乏,内生权威式微的治理局面下,采 取的策略及稳定性问题。 本文借助仿真工具,将博弈参与者的动态演化过程,以及参数调整对于 双方策略选择的影响过程进行展示。 通过研究发现博弈双方的策略稳定性与双方合作的协同收 益、收益分配比例在一定范围内正相关,与双方的投入成本成反比,存在使双方合作策略处于长 期稳定性的合理利益分配组合。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加强博弈双方合作和乡贤理事会对乡村 治理的深度科学参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贤理事会;演化博弈
“带权进城”: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处置的一种思路
杜宇能(安徽农业大学农科教结合研究中心)
刘 娟(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向 涛(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民权益不断提升。 当前这种不断提升的权益却仍然与农 村户籍相绑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城镇化。为了有效破解农民权益保障与新型城镇化发 展之间的两难境地,有效提升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的处置需要采取新的 思路。 本文指出了当前农民和农民权益之间是一种“弱连接”,且这种“弱连接”将变得愈发不利 于城乡融合发展,并且以增量改革和市场化改革为原则,提出了将农民权益与农民个体相绑定、 与农村户籍相分离,从而实现“带权进城”的农民权益处置思路。 通过浙江省德清县农村产权改 革的案例,本文探讨了“带权进城”在实践中的模式、效果、启示和未尽之处,指出未来“带权进 城”实践创新的重点在于农民权益的固化和盘活,最后提出了从富裕地区先行先试,尊重农户意 愿,扩大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权益;城镇化;帕累托改进;户籍
村庄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逻辑与进路——基于 3个典型案例的研究
汪杰贵(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
摘要:本文选取3个农民自组织作为研究案例,这3个农民自组织分属于治理现代化处于 不同阶段的3个村庄,具体分析其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的现实逻辑。 基于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 的分析指出,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逻辑沿着组织及其成员经济利益最大化、村庄治理权力和治理 地位的获取、组织公共精神培育及村庄公共价值实现的路径推进。 村庄应基于农民自组织公共 参与逻辑及进路,采取选择性激励方法,激励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推进村庄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村庄治理;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逻辑;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