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6期(总第101期) 我国农村工业发展的一般模式 --“板块式”(胡定寰)

来源 :文章来源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02-06-20
【字体:

我国农村工业发展的一般模式 --“板块式”*

胡定寰 博士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不同地区约800个农村工业企业的实地调查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遵循着一种比较适合于它们的一般模式。我们称这种模式为“板块模式。

一、“点的企业”的形成

一个地区,它的范围可以是一个乡镇或者一个村,如果有生产某一种产品的农村工业企业存在,都可以追溯到该地区的第一家企业。我们称一地区的唯一的一家生产某种产品的企业为“点的企业”。

    成功地建立“点的企业”是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包括:(1)市场需求的存在;(2)需求信息的获得;(3)创建者拥有或者可以筹集最低数额的资金;(4)掌握相应的生产技术等。

在农村工业开始发展的早期阶段,虽然创建“点的企业”,相当艰难。可一旦它们能够开工,然后采用一些促销手段,产品不仅不愁没有销路,而且有非常高的利润回报。

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投入市场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品之间的竞争加剧了。属于“点的企业”模式的农村工业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那些生产成本降不下去,产品质量提不上来的企业,逐渐支持不下去而自动被淘汰了。

属于“点的企业”模式的农村工业企业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包括:(1)获得生产资料的交易成本高;(2)销售产品的交易成本大;(3)开发新产品可能性小;(4)技术提高和设备更新的难度大;(5)难以获得较好的劳动力和(6)技术及企业管理人才。

二、线的企业群

“线是由无数的点所组成”。这里讨论的“线的企业群”模式,指的是大量的规模和性质基本相同的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在一地区范围内的集合。可以说“线的企业群”是上一节所提到的“点的企业”的大量复制品。

在我国农村,模仿能力和力量往往是农村工业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之一。当某一地区的第一家企业,“点的企业”兴办起来并有利可图时,往往会引起周围邻居羡慕,促使其中部分比较“聪明的”人来学习和模仿。从而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企业就纷纷在“点的企业”周围建立起来。

邻居们模仿“点的企业”产品的先决条件是,他们能否掌握核心生产技术,配置最起码的生产设备,获得最低的投入资金以及地方政府是否给与支持。因此,唯有那些生产技术含量低,生产设备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低压电气开关以及简单的机械另配件等容易被大量模仿。生产这类产品的农村工业企业形成“线的企业群”的可能性比较大。

大量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地区集中以后,也为生存在其中的企业创造一些比较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外因。它们包括:(1)信息优势;(2)技术优势;(3)降低购买生产资料、原材料和设备的交易成本;(4)减少产品的销售成本;(5)降低劳动力成本和(6)提高劳动力质量。

三、面的企业群

“面的企业群”是在“线的企业群”基础上增加了配套产业以后形成的,即是在同一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同“线的企业群”相配套的企业。这时在该地区形成以某种产品为主导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群体。

“线的企业群”在一地区得到发展和扩大以后,企业本身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对:(1)原材料;(2)零配件;(3)机器设备;(4)设备维修和补充易损品;(4)同生产有关的各类服务;(5)产品的销售;(6)劳动力;(7)职工生活配套设施和各类服务等。一旦“线的企业群”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下去,满足上述需求的企业将会逐渐地填补这些供应方面的空缺,大量的新企业就会出现。

“面的企业群”比“线的企业群”更上升了一个台阶。因为对于 “面的企业群”来说,它们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大部分需求都可以在本地区获得满足。“面的企业群”的优点包括:

(1)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同一空间内同时存在原材料、配套产品、设备的生产企业和专业化市场,使得企业可以非常便利地在本地区获得生产资料,节省运输成本和采购时间;(2)有利于降低购买原料、零配件、生产设备和各类服务的交易成本。交易双方集中在一个地区,减少“欺骗动机”,使得交易成本下降;(3)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原材料和零配件的供需双方集中在同一个区域之内,供应方难以蒙混过关,给与不良产品;(4)有利于减少企业的库存;(5)有利于主导产品生产企业和零配件供应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6)更加有利于吸收技术和管理人才;(7)更容易获得质量较高的劳动力和(8)有利于促进地区服务性配套设施的建立。

四、板块企业群

“板块企业群”是在 “面的企业群”基础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于,在 “面的企业群” 阶段,所有的企业都作为平等和独立法人同其他企业相处或者交易的;而在“板块企业群”阶段,企业与企业之间出现了领导与被领导,控制与被控制的从属关系。

在“面的企业群”阶段后期,部分在某些方面占优势企业凭借竞争实力发展得比其他企业更快。他们在扩大规模的同时,通过分离下属部门和工厂等方式衍生出许多直属子公司和孙公司;采用收买、兼并或者长期合同加工生产等手段逐步地把周围的企业归并到自己旄下。这些企业组成了集团公司,在他们的下面控制着一大批子公司、孙公司、控股、半控股公司,以及依存于他们的零部件加工企业和产品销售企业或代理商。

导致一地区形成农村工业“板块企业群”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可以归因为企业共同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由于产品市场从原来的“求大于供”转变为“供大于求”,导致企业之间竞争加剧,相对平衡打破。少数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营销方式,融资手段、以及同政府部门关系方面占有一定优势的企业,趁此机会脱颖而出,他们在战胜同行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这些企业的成功使得那些处于相对劣势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度日如年,迫使那些企业或者投奔成功企业,甘心归附于他们的领导,以图生存,或者被淘汰出局。这时在“面的企业群”中处于相对平等地位的企业开始分化,形成了不同的“企业阶层”。少数企业上升到上层统治地位,变成规模巨大的集团公司;其余的大部分企业降落到从属地位的控股、半控股公司和合同加工企业。此外还残余一小部分相对独立的小企业。一地区的农村工业达 “板块企业群”阶段以后,企业之间规模差异越发特出,如同地壳的板块一样,有类似于巨大山脉的企业集团,山脉的顶峰象征着集团公司,中部和底层是他们的子孙公司,控股、半控股公司和合同加工企业,那些无从属的中小企业就好像是丘陵和低谷。

形成代表 “板块企业群”特征的企业集团有多种途径,主要包括;(1)自身扩大型。通过自身的发展成为集团公司;(2)兼并型,通过采用有效的兼并手段来扩大自身规模,组建集团公司;(3) 主导产业型,通过产品外发加工的形式组建集团公司;(4)品牌垄断型。通过打造产品品牌和建立营销网络等方式发展起来的集团公司;(5)政府协作型。通过同政府部门保持亲密关系,在政府的倾斜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企业集团。

从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上看,企业集团可以划分为“阶层型企业集团”,“产品市场导向型企业集团”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三大类型。

“阶层型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图如同金字塔一般。金字塔的塔尖部分是集团总公司,总公司的下一层由总公司的直属子公司、控股公司和建立长期合同供货关系企业组成。“产品市场导向型企业集团”是以组织产品销售为目的而形成的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约束比较疏松,有的仅仅存在产品来料和来样订单加工的关系。第三种企业集团既有阶层型企业集团的组织构造,又具备组织产品销售机能的企业集团。  

一地区形成“板块企业群”之后,同其他生产同类产品的地区相比,具有较多的优势,它们包括:(1)增强企业之间的协作功能;(2)可以提高产品市场的开发能力和效率;(3)有利于促进整个地区产品质量的提高;(4)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5)有利于向银行和社会融资;(6)有利于吸引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7)有利于开拓产品的国际市场;(8)有利于开拓新的生产和服务领域,朝着多角化的方向发展。

五、板块企业群的移动及其对区域的影响

在一个地区形成了 “板块企业群”以后,如果没有外部大环境的突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保持这地区农村工业稳定和持续发展。因为“板块企业群”除了为生存在其中的企业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外,还为繁荣地方经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做出较大贡献。所以它们往往可以获得来自于政府方面的协作和支持。

然而,当板块企业群发展到它们生命周期的中期阶段以后,企业群内部的经济效益开始出现下降,内部的管理机制也不像以前那样润滑了。这时,企业群内部开始分化,集团公司的一些部门或者下属企业为了获得以往的活力,开始寻求向外发展。这时他们的发展方向有两种,一种是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另一种是向其他地区或者向其他产业部门转移。前一种情况主要出现在生产零配件的部分控股和协作供货企业中间。这些企业开始同集团以外的企业,或者其他的企业集团合作,向外提供零配件,包括集团公司的竞争对手。后一种情况是出现了企业区域板块的龟裂。“板块企业群”的一部分或者整体向其他区域漂移。这样的实例非常多,譬如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我国有一些农村工业企业到国外建厂等。企业板块漂移形式有多种,主要有:(1)企业集团的部分机能外移;(2)企业集团的总部外移;(3)企业集团总部和部分下属企业外移;(4)整个企业集团外移。

六、小结—21世纪农村工业区域发展模式

板块理论是研究农村工业发展的一般模式,“点的企业”、“线的企业群”、“面的企业群”和“板块企业群”代表了农村工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很大,同样也反映在农村工业的总量、规模和发展速度上。因此,在研究我国农村工业不仅需要研究它们的所有制形式,而且需要总结合和归纳出他们生存和发展的一般模式。

同中西部地区相比,一些东部地区的农村工业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部分地区形成了“面的企业群”和“板块企业群”。 “板块企业群”的形成,对于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稳定和加快东部地区农村工业总体发展速度,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和对外交涉力,增加地区财政收入和繁荣整个地区经济都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发展中西部地区农村工业绝不能再从“点的企业”开始,因为绝大部分的产品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商品由不足转变为相对过剩。新投入市场的中小企业产品,如果没有特别的竞争优势是很不容易成功和获得利润的。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制定农村工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时,必须首先考虑规划生产同类产品的工业园区;在招商的过程中,尽可能优先招收配套产业。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原材料、主导产品、加工设备、商业服务等各行业之间的平衡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制定了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农村工业的东西合作也成为中西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板块移动模式”是有助于提高农村工业东西合作效果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因为单纯地把东部地区中小企业迁移到中西部地区,尽管在进入初期有些企业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市场优势,但由于受到距离阻碍,它们可以获得东部地区新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持续发展的优势下降少了。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农村工业的东西合作过程中应鼓励东部地区的“板块企业群”的集团公司把他们下属的需要消耗大量原材料,能量和劳动力,或者把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市场上销售产品的生产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企业集团增加发展机会,节省生产和流通成本,另一方面也能使中西部农村工业被带动起来,形成中西部的“板块企业群”。


*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70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