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6期(总第120期) 四川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的现状与机制分析(下)(蒋和平、何忠伟)

来源 :文章来源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04-10-30
【字体:

四川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的现状与机制分析(下)

蒋和平   何忠伟

   

(接上期)

(三)以利益分配为核心,带动了农村经营机制的创新

1、按股份利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以土地、技术、资本、物资等入股,按入股份额实行入股分利。简阳枇杷研究中心的运作模式是农民以土地、生产管护入股占75%的股份。“中心”以种苗、技术、资金、市场信息入股占25%的股份,超过基本保护价值以上的收益按股分配,现已发展会员2061个,种植枇杷1394亩,会员年均获收入3600元,“中心”亩平收入1200元,协会利润一律按股分红。

2、订单让利

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产品购销定单,通过上浮收购价或实行保护价的形式,让一部分利益给会员。乐至藕粉合作社对会员的藕粉收购价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市场价格低于保护时按保护价收购,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收购,确保了会员的利益。

3、扶持补利

即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会员在生产、经营等环节中给予一定的扶持补贴,解决其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调动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安岳普州蔬菜协会,每季每亩补助农户生产发展费15—30元,同时由协会出资购买山羊给会员饲养,每户2—3只,所获利润归会员,本资属协会。

4、二次返利

即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加工、经营取得盈利后,按一定比例返还部分利润给协会或会员,从而使利益分配更趋合理。简阳棉花专业合作社,对棉农进行二次返利,企业收购棉农交售的棉花进行加工、经营取得盈利,除去成本所得税后,按10%作前期棉花生产发展费用,余下部分60%按棉农实际交售皮棉数量直接返还给棉农。乐至天池藕粉公司在税后利润中按每交售藕粉一公斤提取0.12元的标准返给藕粉合作社作为发展基金,合作社用这笔钱一方面补助藕种款,一方面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5、奖励让利

就是由企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生产经营大户通过给予物资或现金奖励的方式,使会员获得更多的利益。乐至天池藕粉公司对交售藕粉在10吨以上的大户,一次性奖励现金700元。

   (四)试点工程启动了资金的棘轮效应

在试点工程的推动下,有效地启动了四川省内外民间资金、信贷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投资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的格局。

1、企业投资

以四海、正东、格瑞、红旗丝绸、七环猪业、乐至中药饮片厂等为代表的种养加龙头企业,通过发放借款、“赊销”或直接投资等形式,增大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投入。四海公司对加入“DLY”猪业协会的养猪大户借款2—3万元,共计投入200多万元支持会员发展生产和养殖,正东农牧集团自主投资10万元组建了山羊养殖协会。

2、农户出资

许多协会(合作社)的资金都是由会员自己出资以入股参股等形式筹集的。如资阳市DLY猪业协会,雁江迎接镇蔬菜瓜果协会,安岳通贤柚果农协会等都是通过入股等形式由会(社)员自己出资筹建的。

3、金融机构融资

各级农村信用社积极向各类种养业协会(合作社)会员发放贷款,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龙头企业的技改资金、收购资金给予有力保障。截止目前,资阳市农村信用社发放信用贷款4.67亿元,其中种养业2.12亿元,农村经济组织0.75亿元。特别是市里成立“千万工程担保公司”,有力地支持了龙头企业和养羊养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已通过该公司担保落实担保贷款727万元。

4、财政扶持

省、市、县(市、区)各级财政都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了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重点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进推广新技术,开展无公害基地和产品认证、技术培训进行补贴,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5、以项目带项目

2003年以来碑记镇柑桔协会以试点项目为“引子”,充分发挥试点项目的“棘轮”效应,先后在农业、科技、水利等部门取得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工程等项目的支持,累计资金达到150万元,修建了通向柑桔园的水泥马路,新建柑桔园10000亩。合江镇草莓协会也以试点项目为契机,争取各部门资金投入100多万元,建立了草莓交易市场,方便果农与商家的市场交易。

(五)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了农民增收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利益联结十分紧密,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产品进入市场的总量与质量,从而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农民增收。从试点协会来看,2003年双流县合江镇草莓协会带动草莓种植3500亩,品质优质率提高5%,全县达到71%,每亩增加450元,直接经济收益增加1890万元;同时带动了5000亩种植面积,每亩增加50元,会员增加175元,人均纯收入为4000元左右。2004年仁寿县文宫枇杷协会带动了7万亩种植面积,其中4万亩有枇杷收获,今年产值1亿元,纯收入达到1000万元,比2003年增加200万元,骨干会员人均年纯收入可达到5000元,会员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500元,比一般农户高出1000元左右。2003年,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柑桔协会带动柑桔种植户人均增收120元,会员年纯收入可达3600元,比上年增收200多元。2003年,四川省参加协会的农户人均增收达到了228元,比全省农民人均增收水平高出100元。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主体地位不明确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法律上缺乏应有的主体地位,至今未有任何一项法律界定合作经济组织属于哪种类型的组织。这种状况导致在现实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有关部门无法对其登记注册。如果是社会团体,就应由民政部门负责注册登记;如果是企业法人,就应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注册登记。目前,很多地方要么都不负责,要么都抢着负责,给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造成很大混乱。四川省采取通融政策,即可在民政部门注册,也可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选择,但是其中的管理体制并未理顺,在实践中带来许多后遗症。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功能有限

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缺乏经济实力,服务内容单一,80%以上仅限于技术、销售、原料供给等单项服务。这就使当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难以抗拒较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无法开展实质性经营活动,有的仅为农民提供市场和技术信息。

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微观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联结不紧密,多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关系是松散的买断、供应或契约关系,仅仅起到解决本地农产品的卖难和生产资料买难以及技术服务难的问题,实行二次分配、按股分利的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股份合作型组织少,组织与会员尚未真正结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也没有建立起类似风险基金的风险保障机制,一旦农产品的价格、销路出现问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身无力抵御,其风险有可能转嫁给农户,给农民利益带来损失。三是缺乏人才激励机制。目前协会成员大多是普通农民,在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加入协会。

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不够到位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初期需要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培育其发展壮大,但目前,在政策上除省市出台了一个关于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文件外,各县(市、区)都没有具体的实施意见,导致政策无法落实下去。特别是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上的扶持,金融部门的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贷款难的矛盾依然存在。各级财政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也只是杯水车薪,金融、财政扶持的长效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同时,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在业务知识培训上也没有跟上,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能很好地发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作用。

 

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

从我们对四川省部分财政部试点项目的调查情况来看,虽然试点投入的资金不多,但其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作用很大,起到了引导、扶持、孵化等多功能作用。同时,我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组织规模小,资金少,会员和农民还不富裕。因此协会抵御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的能力很弱。政府应该加强扶持力度,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可见,试点工程有必要在全国继续推行,壮大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丰富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1、尽快出台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相关法律,确立其法律地位

鉴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很多问题尚待明确,并且存在多种差别较大的类型,建议先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法》。

    2、遵循客观规律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经营制度的创新,也是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华、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其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只有农业产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农民才有组织起来、开展联合协作的内在要求。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按照客观规律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尊重农民意愿和创造精神,一定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通过积极引导和适当扶持,在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中,主要利用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带头、带领,精心培育,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3、把握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的基本条件

在试点对象选择上,应考虑如下因素:一是该组织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产业规模,二是该组织的运行机制已经具有自我造血功能,财政资金只是可以加快其发展,而不是必须依赖财政资金来发展,否则,财政资金停止,组织运行也会停止。三是该组织具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坚持“三民”原则。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应采取不同的政策进行引导与支持。对那些服务型的合作组织,应根据所服务的范围、方式、内容,从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而对那些具有经济实体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政府采取优惠的政策进行支持、引导。

4、丰富政策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容

政策对协会的支持方式应该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选准切入点。一是作为财政政策扶持层面,根据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充分考虑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特别是在申报绿色产品证书、商标注册、协会登记等收费方面予以大幅度的减免。二是要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积极研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采取低税率或免税政策。将协会作为主要龙头企业享有充分的财政政策。三是资金投入方面,设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人员培训以及农产品销售、出口贸易等。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作为贷款贴息,或实行低息贷款,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四是对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引进、人员培训、农产品促销等,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用于协会本身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宜过大,主要用于协会组织建设、信息建设和充实提高造血功能。对“三农”的支持,特别是对产业化建设和涉及农民种植方面的财政支持,要广泛运用协会载体进行开展。

5、把握财政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方向

    财政支持协会建设是多方面的,就近期而言主要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培训。二是引进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三是信息建设。信息是产品流通的基础,现实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没有计算机和网络,甚至没订相关报章。财政应该在信息收集的硬件和软件上予以帮助。四是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绿色公害农产品已成为社会普遍需求,在传统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化过程中,急需财政支持和促进。作为生产环节的农业,对病毒、病虫害、农药残留的检测非常缺乏,它是标准化生产的硬件保证。五是农产品加工建设。现在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缓慢的重要原因是没有进行产品增值处理。产品的商品化处理和深度加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如产品的分级筛选、粗深加工、储存、保鲜、包装、以及市场建设等。这既是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瓶颈,也是农民增收的突破点。

就长期而言,应集中体现在:一是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权威,增强市场谈判地位。二是做好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保障会员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6、多渠道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投入

经费不足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四川省的实践看,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费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必须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有交纳会费的义务,但会费不能太高,不能增加会员负担。二是根据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享受协会服务的会员(或非会员)必须支付一定费用。三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承担落实某项政策的具体任务的,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如技术设备等)支持或资金支持。四是对从事一定经营活动,确有还贷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银行要为其解决贷款问题。可借鉴北京的经验,乡镇政府以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设立基金,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贷款提供担保,从而解决贷款担保问题。

7、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指导与引导作用

从我们对四川省的调查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经过发育、发展与壮大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当地政府的作为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协会产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现阶段政府还需加强指导和引导,努力提高协会的整体功能。政府要加强对协会理念、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宣传,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要及时引导协会的产生,但不能拔苗助长。对已建立的,要帮助建立和完善章程,明确任务,规范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造血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