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17期(总第137期) 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吴敬学)

来源 :文章来源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05-09-15
【字体:

我国农业龙头企业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吴敬学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中坚力量。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372家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的总额达到4693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52.8%;销售收入达到9461亿元,每个企业达到2258万元,比2000年增长4.4%;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亿元以上达到1762个,增长了62.3%。

农业龙头企业的产品不仅直接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龙头企业对农业GDP的增长、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也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

 

一、农业龙头企业对GDP的贡献

许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入了现代企业管理机制,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不断增强自身的活力,迎接严峻的市场挑战,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截至2002年底,全国372家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9461亿元,占当年整个GDP 103553.6亿元的9.14 %,是当年农业GDP 16117.3亿元的58.7%。

2001年,全国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3072亿元,销售收入达5900亿元,利税总额709亿元,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186家,省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以达1043家。有一大批龙头企业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生力军。国家认定了第一批重点龙头企业151家。2002年,国家认定了第二批重点龙头企业235家。第一批龙头企业平均总资产规模、平均固定资产规模、平均年销售收入分别为3.16亿、2.59亿、7.86亿。平均固定资产比2000年提高26.3%,年销售收入比上年提高27.2%。第二批龙头企业平均固定资产2.5亿,年销售收入6.7亿元。全国372家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的总额达到4693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52.8%。销售收入达到9461亿元,每个企业达到2258万元,比2000年增长4.4%。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亿元以上达到1762个,增长了62.3%。2002年龙头企业营业额1042亿元,利润264亿元,增长19.8%。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的固定资产总额达到了6056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3.3%。

2003年,全国350家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平均为8.15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有84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有1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4家。2003年年销售收入排在前10位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各有5家,其中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收入达121.6亿元。各行业龙头企业实力同步协调发展。种植业龙头企业平均总资产规模9.35亿元,平均销售收入10.94亿元;畜牧业龙头企业平均总资产规模为8.15亿元,平均销售收入10.51亿元;水产业龙头企业平均总资产规模9.34亿元,平均销售收入9.79亿元。

二、农业龙头企业对出口创汇的贡献

2002年,认定的235家家龙头企业中有196家企业有出口经营权,创汇额28.66亿美元。其中单个企业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58家,创汇超过3000万美元的为25家、超过5000万美元的为10家、超过1亿美元的为2家。最大的是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出口玉米、大豆油、饲料产品远销到日本、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等国,2002年出口创汇3.3亿美元,占全部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额的13.9%。第二大出口创汇企业是江苏晨风集团,出口服装、蚕丝到日本、欧美,2002年出口创汇1.06亿美元,占全部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额的4.5%。

2003年,350家龙头企业中有295家企业有出口经营权,创汇额44.38亿美元。其中单个企业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88家,创汇超过3000万美元的为45家、超过5000万美元的为21家、超过1亿美元的为6家。最大的创汇企业是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出口玉米、大豆油、饲料产品远销到日本、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等国,2003年出口创汇7.3亿美元,占全部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额的16.9%。第二大出口创汇企业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出口茶叶,松香,木材到日本、摩洛哥、欧盟、美国等,2002年出口创汇3.24亿美元,占全部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额的7.5%。

三、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取得长足进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数目不断壮大。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的数量不断增多,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数量在大量的增加。2001年调查,2000年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66000个,与1998年,各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西部地区的甘肃省,增长了两倍多。2003年,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9.4万个,比2000年增长41.6%。其中种植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4.4万个,占46.8%;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3万个,占24.1%;水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7781个,占8.2%;林业产品产业化经营组织9786个,占10.4%;其它9871个,占10.5%。与2000年相比,种植业比重略有下降,畜牧业比重持续上升,水产业比重基本持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形式也在不断的丰富,其形式表现为: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经纪人、专业大户带动型和市场带动型。2001年龙头企业带动型的产业化经营组织为27000多个,占41%,与1998年相比,比重下降了5%。2003年,龙头企业带动型42000个占全农业产业化组织的44.4%,比2000年增长了3.4个百分点。

产业化组织与农民的联结日益紧密。产业化组织与农民的联结方式主要有:合同、合作、股份等形式。2001年,合同方式占49%,合作方式占14%,股份合作方式占24%。与1998年相比,合同制比重稳定,合作制和股份制方式比重上升了7.2个百分点。2003年在产业化组织与农户联结方式中,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联结方式占比例高达77.8%,其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12.6%,股份占13.3%。2003年,在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联结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占12.6%,股份合作方式占13.3%,其它方式占22.2%。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力量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建基地实行紧密型带动,再一种是通过合同等方式带动农民,农民按企业要求生产原料。

2001年,第一批137家合格龙头企业平均带动农户9.76万户,共带动农户1337.12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5.65%。2001调查发现,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数达到59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了25%,平均每一个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900元,比1998年增加了100元左右。

 

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量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每个企业平均带动农户数量(万户)

9.8

7.6

10.1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总数(万户)

1337.1

2392.0

4573.5

带动农户总数占全国农户比例%

5.65

6.12

16.93

全国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万户)

5900

7265

带动农户总数占全国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量的比例%

22.66

32.92

农户参加产业化经营增收(元/户)

900

1000

注:数据来源于2002到200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及农业部产业化办的相关资料。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从2002年开始以农业产业化及龙头企业为统计口径,对农业产业化及龙头企业的状况进行统计。所以相关数据的资料较少。

 

2002年,第二批国家认定的235家龙头企业,平均带动农户6.43万户,带动农户的总数1510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6.12%。37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平均带动农户7.6万户,共带动农户2391.96万户。其分布为:东部地区占43.0%。中部地区占28.5%,西部地区占28.5%。从产业类型看,粮棉油类占32.5%,水果蔬菜园艺产品类占28.5%,肉蛋奶等畜牧产品占28.5%,水产品占4.8%,其他占5.6%。同年,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数达到7265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了30.5%,比2000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平均每一个农户增收1000元,比2000年增加了100元左右。 

2003年,第一、二批350家合格龙头企业平均带动农户11.45万户,共带动农户4008.73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16.9%。经过两年的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能力不断增强,带动农户的规模不断扩大。有出口经营权的452家龙头企业平均带动农户10.11万户,共带动农户4573.52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19.3%。

    在350家龙头企业中,平均每个种植业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2.03万户,共带动2188.72万户,占带动农户总数的54.6%;平均每个畜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3.66万户,共带动1407.46万户,占带动农户总数的35.2%;平均每个水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70万户,共带动25.46万户,占带动农户总数的0.6%。东部地区平均每个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数为14.01万户,共带动2213.22万户,占带动农户总数的55.2%;中部地区平均每个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数为13.89万户,共带动1375.25万户,占带动农户总数的34.3%;西部地区平均每个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数为4.52万户,共带动420.25万户,占带动农户总数的10.5%。

 

 

                                    (责任编辑:朱希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