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15期(总第135期) 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宏观经济效益测算(赵芝俊、张社梅)

来源 :文章来源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05-08-10
【字体:

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宏观经济效益测算

 

赵芝俊 张社梅

    

    本文的农业科研投资宏观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科研投资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以及每1元农业科研投资的年经济回报和长期经济回报。

一、测算方法

(一)测算模型

将农业科研投资作为投入直接进入农业生产函数模型。模型的具体形式为:

Yjt = a0 +∑bjXijt + cWjt +∑djDjt +∑ejEjt + ujt  

       式中,Yjt 为第t年第j省份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t 为年份;

   Xijt,依次为第t年第j 省份的物质投入、农业劳动力、土地投入、农业科研投入的数量,单位依次为亿元、万人、千公顷、亿元,bj 分别是它们的弹性系数;

   Wjt 为第j省份第t年的气候变量,用成灾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表示,c为弹性系数;

   Djt、Ejt,分别为第j省份第t年的省级虚变量和时间虚变量,dj、ej分别为它们的弹性系数;

ujt 为随机扰动项。

(二)当年产生效益的农业科研投资

农业科研投资效益的实现,实际上是科研资金逐步应用到科学研究实践中,产生科研成果(知识存量),科研成果再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取得效益的一个过程,而且受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和实际应用周期的影响,其效益的实现也并不呈平均分布状态。因此,科研投资效益的实现有一个周期,把当年的科研投资额直接进入生产函数模型是不合适的,需要计算出当年产生经济效益的农业科研投资的数量。

年份

权重

1

0.01

2

0.02

3

0.06

4

0.13

5

0.19

6

0.23

7

0.20

8

0.16

 

根据我国农业科研成果平均经济寿命的实际情况和参考专家们的同类研究成果,将我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益的实现年限定为8年,效益峰值定在第6年,效益实现的滞后期为0年。根据这一设定,确定了各年的权重,模拟了滞后曲线(见下面的图表)。

                 

 

某年产生经济效益的科研投资数量是包括该年在内的前8年的当年科研投资分别乘以相应的权重之和。例如,2000年产生经济效益的科研投资值R2000为:

R2000 = 0.16r2000 + 0.20r1999 + 0.23r1998 +0.19r1997 + 0.13r1996

      + 0.06r1995 + 0.02r1994 + 0.01r1993

式中,r2000是2000年当年的科研投资数量,其余类推。

各年的全国农业科研投资数据主要来自1986~2004年《中国农业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及《农业高等教育资料汇编》,科研投入包括政府财政投资、科研单位的自身投入、农林高等院校自身投入、借贷款及其他五部分,没有计入私人和民间科研投资(目前国内还没有这部分投资的统计数据)。具体数据请参阅本《研究简报》2005年第7期。

模型中需要各省份的农业科研投资,我们按各省份农林牧渔分项产值占全国农林牧渔分项产值的比重,对全国农业科研总投资进行分配,得到各省份历年的产生经济效益的农业科研投资数值。

(三)模型运算结果

模型采用时间和截面混合数据,时间跨度为1994~2003年共10年,截面数据是30个省、市、自治区的。年份间和省份间分别采用了时间虚变量和地区虚变量。

进入模型的各年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物质投入和农业科研投资,均折算成2003年的价值。

变   量

弹性系数(t检验值)

物质投入

0.6780(31.46)

劳动力投入

-0.0378(-4.70)

土地投入

0.0558(3.17)

农业科研投资

0.0571(5.89)

气候因素

-0.0238(-2.45)

上表是应用统计分析软件Evieiws5.0估计的各个自变量的弹性系数和t检验值(虚变量未列入)。从计算结果来看,物质投入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最大,为0.678,其次就是农业科研投资,为0.0571,土地投入的作用和农业科研差距不大,为0.0558。劳动力作用为负值,说明增加劳动力数量已不能增加农业总产值。气候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值,这符合逻辑。在进一步的计算中,我们选择农业科研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0571。

二、农业科研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

(一)农业科研投资总收益、边际收益及长期边际收益

农业科研投资总收益表示农业科研投资给社会带来的新增总收益,用科研投资弹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乘积算得。农业科研投资边际收益表示每1元农业科研投资带来的总收益增加值,用科研投资弹性值乘以全国或者某一地区某年的农业总产值,再除以经过处理后的对应年份的农业科研投资额。农业科研投资的长期边际收益是指每1元农业科研投资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周期内一共为社会带来的总收益增加值。长期边际收益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农业科研投资的长期边际收益 = 边际收益 ´ 科研成果的平均使用年限 ´(1 + 科研投资的年均增长率)

经计算,1994~2003年间,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的年平均总收益达到138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每1元农业科研投资的年平均边际收益为35元,长期的边际收益达到289元。可以看到,农业科研投资的经济回报是非常高的。

农业科研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

年份

农业科研投资

亿元

农业

总产值

亿元

科研

总收益

亿元

边际

收益

元/元

长期边际收益

元/元

边际内部收益率

%

1994

33.99

17565

1001

29.45

240.60

73.46

1995

33.78

19480

1110

32.87

275.18

75.37

1996

34.41

21311

1215

35.30

295.51

76.63

1997

35.38

22739

1296

36.63

306.67

77.28

1998

37.24

24103

1374

36.89

308.88

77.41

1999

39.39

25236

1438

36.52

305.73

77.23

2000

41.62

26144

1490

35.81

299.79

76.88

2001

44.63

27242

1553

34.79

291.28

76.37

2002

47.50

28577

1629

34.29

287.07

76.12

2003

51.17

29692

1692

33.07

276.88

75.48

平均

39.91

24209

1380

34.56

288.76

76.22

注:农业科研投资数据为经过滞后处理后的数据;农业总产值是以2003年为基准,利用可比价格指数折算后的值。

 

(二)农业科研投资的边际内部收益率

农业科研投资的边际内部收益率,是指每增加1元科研投资为社会创造的利润,相当于年利率按边际内部收益率计算的复合利息。边际内部收益率用下式计算:

式中,r为边际内部收益率,n为农业科研成果的平均使用年限,在本项研究中设定n = 8年。

计算结果已列入上表。可以看到,在1994~2003年间,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的平均边际内部收益率达到76%,远远高于商业利率,表明农业科研投资对社会有着极高的经济回报。

下表是一些学者对农业科研投资的边际内部收益率的部分研究结果,供参考比较。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表明农业科研投资有着很高的经济回报率。

 

一些学者计算的农业科研投资的边际内部收益率

研究者

发表年份

研究的国家

研究范围

时间

内部收益率

Griliches

1958

美国

杂交玉米

1945~1955

35~40%

Duncan

1972

澳大利亚

草原改良

1948~1969

58~68%

Everson et al.

1973

印度

农业

1953~1971

40%

Scobie et al.

1978

哥伦比亚

水稻

1957~1964

79~96%

Thirtle et al.

1988

英国

农业

1950~1981

70%

Schwartz et al.

1989

塞内加尔

豇豆

1981~1987

63%

Pray et al.

1990

孟加拉

农业

1948~1981

100%

钱克明

1997

中国

农业

1965~1994

73~108%

李  锐

2004

中国

种植业

1976~2002

33%

樊胜根

2005

中国

农业

1975~1997

33~74%

本项研究

2005

中国

农业

1994~2003

73~77%

   资料来源:1、钱克明等,农业研究的作用与研究资源配置的效率及研究资源分配决策支持系统,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2、李锐,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研究,清华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学术论文,2004。

3、樊胜根等,农业科研与贫困,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朱希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