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14日,由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承办的首届全国“粮改饲”与草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科学参谋,护航草牧业持续发展”。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李维薇、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副主任刘加文、农业部青岛动物疫病检疫所王宗礼书记、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李思经书记、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刘振虎处长、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英俊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农经所、中国农科院信息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和学者,此外还有山东、黑龙江、青海、四川、河北等典型省份畜牧系统的领导和专家共计50余人莅临本次会议。
“粮改饲”与草牧业发展是我国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草牧业的新理念,与此同时,“粮改饲”政策已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粮改饲”与草牧业发展对于缓解国内优质饲草短缺、促进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会上各位专家就“粮改饲”、草牧业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各地“粮改饲”、草牧业发展实践及成功模式和主要做法,奶牛肉牛业发展的饲草需求及趋势,草牧业发展的效益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主要观点如下:一是“粮改饲”是我国草食畜牧业尤其是奶业竞争力提升的撬动点,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奶牛业对青贮需求量接近5000万吨。二是“粮改饲”与草牧业实践的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草都模式、青海湟源县三江一力模式、甘肃定西市民祥模式、山西朔州市祥和模式、湖北黄冈市的锦绣模式、安徽滁州市的大牛种牛厂模式、订单农业模式、家庭牧场模式等,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草畜结合、种养循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是“粮改饲”各地探索的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财政资金借贷周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自筹资金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全面推进、互联网+草牧业、三闲田种植牧草(春闲田、秋闲田、冬闲田)等典型做法,将助力“粮改饲”与草牧业创新发展。四是我“粮改饲”与草牧业政策实施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对于增加种养户收入、提升奶产品和牛羊肉产品生产竞争力、改良农田土壤、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天然草场压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五是要重视“粮改饲”与草牧业的综合效益,在充分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应重视其生态效益,给予综合的目标定位,全面推进我国“粮改饲”与草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会议还达成如下共识:一是该研讨会特色鲜明,既区别于现有的草业大会,也区别于畜牧业大会,把牧草产业和畜牧业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和谋划;二是应将该研讨会作为智库平台定期举办,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把脉我国草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把该研讨会办成品牌会议;三是该研讨会着眼于草牧业发展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