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期

作者:农业经济问题编辑部   发布时间: 2022-08-22
【字体:

《农业经济问题》2022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农民收入分配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20132018......李实,沈扬扬(4)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不平等......罗楚亮,滕阳川(15)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新变化......万海远,王盈斐(27)


组织与制度

衔接过渡期扶贫资产差异化治理研究......杜志雄,崔超(40)

小农的韧性:个体、社会与国家交织的建构性特征——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疫情下的生计......李小云,林晓莉,徐进(5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要件——基于公有制下生产、生活资料公平分配的视角......王月英(65)

嵌入视野下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践机理——基于汨罗市C村千亩大户的个案分析......孙敏(79)

乡村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形成机理及其运行机制研究......李洪波,袁鹏,罗建强(89)


其他

中国食物系统的结构、演化与展望......周应恒,王善高,严斌剑(100)

“保险+期货”服务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运行机制、突出问题与政策融合空间......徐媛媛,李剑,王林洁(114)

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国际农业经济研究综述......唐华仓,马恒运(128)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20132018

李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沈扬扬(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摘要:消除机会不平等,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是构建体现公平与效率分配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CHIP2013年和2018年数据对农村机会不平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研究期内的农村居民收入机会不平等程度出现小幅下降,从2013年的24.4%下降到2018年的22.2%。第二,异质性分析显示,女性相对于男性,青壮年劳动力相对于老年劳动力,贫困县相对于非贫困县,机会不平等更为严重。第三,性别歧视对机会不平等贡献度最高,其次是年龄和区域(贫困县)因素,家庭环境影响最低。第四,农村机会不平等的间接渠道效应有所提高。女性主要面临与教育不公平相关的间接效应,男性主要受非竞争市场环境影响。第五,贫困县就业间接渠道效应跨期下降,据此推测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有助于缓解由非竞争市场带来的就业机会不公问题。

关键词:中国农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共同富裕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不平等

罗楚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滕阳川(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摘要:本文根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13年和2018年的两次住户调查数据,测算了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差距及跨期变化。本文发现,从收入决定方程来看,农村教育回报率较低,工作特征是影响农村居民工资的最主要因素。基于G·Fields分解发现,工作特征、区域、个体特征和家庭背景对总体工资不平等的解释力度依次下降。对于人群间工资差距的研究发现,尽管区域特征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但各种可观测特征对工资不平等的解释力度较弱,系数效应是农村性别工资差距的最主要来源。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市场;明瑟方程;工资不平等;G·Fields分解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新变化

万海远,王盈斐(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最新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分析2013—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新状况,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讨论农村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2013—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增长,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呈现一定的扩大趋势。市场化收入贡献率下降是农村内部差距上升的主要原因,低收入群体市场化收入增速下降、高收入群体要素回报率上升,导致这一时期农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本文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增长。要充分发挥农村高收入群体的作用,带动低收入农民致富增收,并有效缩小农村收入差距。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变化分解


衔接过渡期扶贫资产差异化治理研究

杜志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崔超(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扶贫资产的衍生主要与扶贫行为和扶贫资金投入相关。根据资金投入领域的不同,扶贫资产进一步分化为政府资产、村集体资产、贫困户家庭资产及组合型资产等。由于资产类型的多样化,差异化治理成为实现扶贫资产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应从晰化产权主体、细化责任主体、优化管理方式、活化资产使用、具化收益分配入手,推进扶贫资产差异化治理,确保治理有效。

关键词:扶贫资产;差异化;管理;治理


小农的韧性:个体、社会与国家交织的建构性特征

——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疫情下的生计

李小云,林晓莉,徐进(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摘要:本文以云南省贫困村庄河边村为例,通过对河边村脱贫历程以及疫情背景下生计转型的案例呈现,从收入和消费的视角展现风险冲击下小农的生活和生计景观。在疫情的冲击下,河边村脱贫过程中形成的新业态受到巨大打击,但是农户以再农化和多元生计的弹性策略应对所遇到的风险,实现了疫情之下基本生活的稳定。处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韧性的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在特定政治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某种状态。小农的韧性体现在小农的行为上,有着鲜明的农本主义色彩,但是这一特性却不是小农固有的,而是小农与国家和社会共同互动建构出的一个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状态,小农的韧性不可能脱离个体、国家和社会不同方面的有机协同。

关键词:韧性小农;疫情风险;农户生计;脱贫攻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要件

——基于公有制下生产、生活资料公平分配的视角

王月英(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目前学界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要件的界定,忽视了我国宪法区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目的。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将户籍作为成员资格要件具有合理性,但在实行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依然以户籍作为成员资格要件已不合时宜。为平衡进城农民和留在农村的农民之间的利益冲突,应当将户籍从资格要件中剥离,并根据土地用途的不同,分别确定宅基地使用权人的资格要件和承包经营权人的资格要件。承包地是生产资料,是农民维持生存和获得收入的物质基础,因此,农业生产+唯一性+姻亲血缘联系是承包经营权人资格不可或缺的要件。宅基地是交给农户长期使用而后人可以继承的生活资料,不存在剥削的可能性,因此,对已有宅基地享有使用权的人就只能是作为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家庭或其成员后人所在家庭;有资格向集体经济组织新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的人则应具备曾具有土地承包经营资格+一户一宅两个要件。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户籍;生产资料;生活资料


嵌入视野下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践机理

——基于汨罗市C村“千亩大户”的个案分析

孙敏(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规模经营成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农地流转、劳资利用、农业服务和政府补贴四个角度分析“千亩大户”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并保持稳定收益的实践逻辑。内生性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通过集体嵌入、社会嵌入、市场嵌入及行政嵌入突破农业规模经营的多重困境,一是基于集体所有制的中介机制实现低成本的农地规模流转;二是基于熟人社会的人情机制维系道义化的劳资利用关系;三是基于自由市场的竞争机制生成互补性的农业服务共营体系;四是基于政策干预的补贴机制建立一种风险与收益低度平衡的盈利模式。嵌入视野下农地规模经营的实践机理对理解我国规模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规模经营;嵌入性;集体所有制;熟人社会;补贴政策


乡村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形成机理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李洪波,袁鹏(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罗建强(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院)


摘要: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农情。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小规模兼业农户仍将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微观主体。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能够有效连接小农户与农机服务提供者,有助于解决因土地细碎化而产生的高交易成本问题,为此,本文重点揭示了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的形成机理,设计了其运行机制。研究发现,小农户分散且多元的农机服务需求是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形成的前提条件,以规模经营农户以及乡村农机投资者为代表的多元农机服务供给主体的出现,实现了耕、种、管、收各环节的分工,并凭借乡村社会的内生优势,实现了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此外,农机手与农户通过整合需求、利益优化、舆论约束机制,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保障了农机服务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关键词:农机服务;小农户;内生型;农业机械化


中国食物系统的结构、演化与展望

周应恒(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王善高,严斌剑(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食物系统不仅是保障全体国民食物安全的核心,而且对全球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也有重要影响。为了深入理解中国食物系统的演化及其如何确保14亿人吃饱吃好吃出健康的重要价值,本文在解构食物系统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核算了中国食物系统经济规模及其结构,首次构建了中国食物系统的流程图,明确中国食物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随后利用多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近三十年中国食物系统的结构变化,分析了食物原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运销和餐饮、食物废弃物处理等子系统的演化过程,并从消费需求、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演化的动力。最后,根据需求指向提出中国食物系统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中国食物系统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食物系统;演化机制;流程结构;需求指向


“保险+期货”服务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

——运行机制、突出问题与政策融合空间

徐媛媛(郑州商品交易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李剑,王林洁(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在“保险+期货”服务地方特色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行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影响“保险+期货”模式的六大突出问题——产品标准化、倒向型定价、对冲磨损、资金来源、基差风险和规模效应。进一步地,以白糖(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为案例,剖析了“保险+期货”与政策性农险相融合的发展空间,阐释了“保险+期货”项目在提升边际报酬和资金利用效率方面的改进方式和途径。基于此,本文总结并提出以“强化微观主体基础、扩大财政空间增量、健全配套期货工具、营造宏观制度环境和完善效应评价体系”为重点的“保险+期货”发展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期货;风险管理效应;政策性农险


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国际农业经济研究综述

唐华仓,马恒运(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VOSviewerAECOOC等文献计量工具,基于4374篇来自于WoS网站八种农业经济领域知名期刊2011—2020年发表的学术论文(Article),分析了近十年来国际农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其演变、高被引论文的主要观点、国际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国家/地区、机构、个人、期刊的学术影响。中国粮食安全是国际农业经济学界最关心的热点,支付意愿和选择实验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高被引论文主要研究的方向是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食品消费等三个方面。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在美国之后处于世界第二,但高被引论文较少,FWCI值为0.71。在学术影响方面,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德国哥根廷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世界银行等机构处于前列,国内的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在国际农业经济学界影响较大。中国应立足国内三农问题研究,突出理论与方法创新,加强团队建设,强化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双向合作,提高在国际农业经济领域的学术影响。

关键词:农业经济;国际观点;研究综述;学术影响;文献计量